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上饶集中营景点介绍(上饶集中营女烈士)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量:1 次 作者:admin

上饶集中营,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法西斯统治的场所之一。这里曾是革命先烈的英勇战斗之地,也是无数革命志士遭受残酷迫害的地方。如今,上饶集中营已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上饶集中营,一起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上饶集中营的历史背景

1. 历史背景

上饶集中营成立于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共产党和抗日进步力量而设立的。集中营内关押了大量的共产党员、抗日救国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等。

2. 集中营的设立原因

(1)镇压共产党和抗日进步力量: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镇压措施。

(2)打击抗日救国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爱国人士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打击这些运动,设立了集中营。

二、上饶集中营的景点介绍

1. 大门

上饶集中营的大门上刻有“上饶集中营”五个大字,显得庄严肃穆。游客进入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广场。

2. 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位于上饶集中营的中心位置,广场上矗立着纪念碑,碑文记载了上饶集中营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 陈列馆

陈列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包括革命先烈的遗物、书信、照片等。这些展品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在集中营中的艰苦生活和不屈斗争。

4. 牢房

牢房是上饶集中营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这里展示了当年革命先烈被关押的牢房,牢房内设施简陋,条件恶劣,让人深感震撼。

5. 刑讯室

刑讯室是集中营内的另一个重要景点。这里展示了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先烈进行残酷刑讯的场景,让人痛心疾首。

6. 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饶集中营的后方,陵园内安葬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遗骨。陵园庄严肃穆,游客在此可以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三、参观上饶集中营的注意事项

1. 尊重历史

参观上饶集中营时,要尊重历史,认真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从中汲取力量。

2. 文明参观

在参观过程中,要保持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3. 遵守纪律

参观时,要遵守景区的纪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上饶集中营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点,它见证了革命先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可以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上饶集中营,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表格:上饶集中营主要景点介绍

景点名称 景点简介 参观要点
大门 上饶集中营的入口,刻有“上饶集中营”五个大字。
纪念广场 纪念碑矗立于此,碑文记载了上饶集中营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事迹。 阅读碑文,了解历史
陈列馆 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包括革命先烈的遗物、书信、照片等。
牢房 展示了当年革命先烈被关押的牢房,条件恶劣。 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生活
刑讯室 展示了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先烈进行残酷刑讯的场景。 感受革命先烈的顽强意志
革命烈士陵园 安葬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遗骨,庄严肃穆。 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上饶集中营景点介绍 上饶集中营景区介绍

1、上饶集中营景点介绍: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及爱国进步人士760余人。景区座落于江西上饶市城区南部(今茅家岭街道境内),景区总体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等纪念性建筑物及23处遗址、遗迹,景区可分五大参观游览区。

2、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和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上饶集中营的主要景点

上饶集中营的中心景区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中心,东侧为烈士公墓,南侧为子芳亭、施奇烈士塑像;北侧为十五烈士被秘密杀害处,西南侧是集中营茅家岭监狱旧址及摆着各种刑具的审讯室。此外,景区还包括周田监狱、李村监狱、七峰岩监狱等旧址。

烈士纪念馆

为了缅怀在当年在上饶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上饶人民在当年上饶集中营旧址上修建了一座白色雄伟的建筑,这就是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而这座纪念馆的设计师赖少其就是当年从上饶集中营逃生的革命志士之一。1978年在茅家岭设立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于2003年重建,纪念馆高在巍峨,其陈列全面展现了上饶集中营的革命志士们的斗争史迹。每年要接待数十万前来瞻仰者。

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通过声、光、图、物等形式,生动地再现集中营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和烈士遗物。如今这里已成为由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的全国中小学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纪念碑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1959年,位于茅家岭雷公山中腰,座东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长宽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题词,东面刻有刘少奇、朱德题词;南面和北面分别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题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纪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岗石分砌而成,呈银灰色,气势雄伟,庄严壮观。纪念碑后的山顶上,还有半圆球拱顶式的革命烈士墓,里面安放着上饶集中营牺牲的烈士的忠骨。反映茅家岭暴乱和赤石暴动的二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烈士墓前的护坡石墙上。四周树木傲然挺拔,整个陵园庄严肃穆。

茅家岭监狱旧址

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信州区茅家岭村,原为上饶集中营禁闭室,是狱中之狱,故称“黑地狱”。内置铁丝笼、烧辣椒水用的大铁锅。旧址由四个悬山顶合围组成。木结构,砖石墙,封闭式庙宇建筑。

审讯室建筑为木结构民房。

刑讯室,是对革命志士刑讯逼供的地方。被俘革命同志经过苦工劳役后,其中革命中坚分子送来此处受酷刑。内置老虎凳、烙铁等刑具。旧址建筑为茅草棚,面宽9米,进深3米。

上饶集中营的政训是从精神上折磨人,军训则是从肉体上折磨人。集中营的刑罚名目繁多,甚为残酷常用刑有“金”(针刺)、“木”(棍打)、“水”(灌辣椒水)、“火”(用烧红的铁板或铁条烫身)、“土”(活埋)、“风”(冬天肃光衣服站在室外让寒风吹)、“站”(铁丝笼)、“吞”(吞食跳蚤虱子)、“纹”(用绳索绑勒项颈)、“毒”(饭菜里放毒药)。另外还有花样翻新的操型:如“特别操”、“三点成一线”、“两腿半分弯”、“猴子抱桩”等等,不一而足,惨无人道。在上饶集中营里被敌特杀害和折磨致死的革命志士达200余人。

本部旧址

上饶集中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设在周田的“军官队”和“特训班”。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当局无视共产党的严正抗议和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颠倒是非,于 1月 17日发出通电诬蔑新四军“图谋不轨”,发动“叛变”,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 1941年 2月 17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颁发了密件《新四军被俘官兵简训实施办法》。企图通过所谓管训,向被俘新四军人员灌输反动思想毒素,采用高压和怀柔两种手段,妄图被俘人员叛变革命,转而为国民党当局效命。这是建立上饶集中营的反动宗旨。管训实施计划具体由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撰写实施。 1941年 3月,顾祝同正式在上饶市南郊的周田村设立集中营,亲押被俘的新四军将士以及爱国民主人士。

周田村是四面环山的偏僻村庄,国民党宪兵特务用剌刀、枪托撵走了大部分农民,抢占民房、祠堂和庙宇,挑选其中好一点的房屋经过修葺后作为自己的住地,差的改作牢房。 3月底,军官队进驻周田村,与此同时,原来关押在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茅家岭监狱的一批“政治犯”也转囚到周田,编为“特训班”。于是,一个以周田村为中心,横跨现今区、县两地,包括李村、七峰岩、茅家岭、石底等处监狱在内的集中营,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设在周田的“军官队”全称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下分五个中队,每中队设三个分队,每分队设三个班,囚有 650多名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干部。“特训班”全称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下设一个中队,分三个区队九个分队,一二区队囚禁的是三战区从东南各省搜捕的 80多名共产党员和抗日爱国进步人士,其中有著名的革命文艺家、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冯雪峰等。第三区队囚禁的则是从皖南转押过来的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后被搜捕的新四军干部。上饶集中营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其它监狱和集中营的特点,那就是对外打着所谓军政训练机关的幌子,以“管训”为名,行迫害之实。明明是完全推动自由的囚徒,却被称作“学员”,一律着军服,佩戴有“更新”字样的符号和臂章。特务们对被囚者实施的是所谓“政治感化教育为主,军事训练为辅”方针。

上饶集中营周田旧址已恢复原貌,并向游客开放。

七峰岩高干禁闭室旧址

七峰岩禁闭室旧址在上饶县黄市乡七峰村。七峰岩是岩洞寺庙,因岩洞周围有七个山峰而得名。陈运和诗称“七峰岩不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逗号记载过腥风血雨的‘皖南事变’七峰岩不光是新四军的硬骨、叶挺的头颅高昂于一度乌云翻滚的万里长天”。七峰岩背负鹤山,前眺信水,山林幽静,古木参天。由于此处僻静隐蔽,成了秘密关押新四军将领的场所。机关报四军被俘的军官,首先押解到七峰岩甄别,再转送给别地。宪兵在四周安岗设哨,戒备十分森严。

禁闭室设在七峰禅寺内。相说此寺为唐代净空禅师所建,现建筑为民国初年重修,禅寺由山门、正殿、左右厢层和天井、岩穴组成,沿中轴线展开。总体布局是东南西三面环抱岩穴,成封闭结构。

在这里关押的有叶挺军长。新四军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教导总队副队长冯达飞、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析四军高级军官。

现旧址保存大、小禁闭室 4间。

李村叶挺囚室旧址

李村叶挺囚室旧址位于上饶县皂头乡李村。原系国民党第三战区高干招待所。是江南自然村落普通民居,单门独院,红石围墙,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褐色陶瓦。西南角空出一露天小院。 1941年 1月,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为保存革命力量,奉命下山与敌谈判,旋即被扣押在安徽歙县,后押送上饶集中营七峰岩,几天后转囚李村。叶挺囚室在北屋西侧,门对小院。皖南事变中被俘新四军高级干部有些也被囚禁于此。叶挺将军在此被关押 6个月,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墙上写下:“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等诗句。可惜这些光照千秋的诗句,被看守的宪兵涂抹,不复存在。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信江南岸黄金山上,信江书院的东侧。山上松柏常青,幽静宜人。它由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道墓和英雄墙组成。1952年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赣东北英雄儿女而建,曾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区人民前赴后继,坚持到全国解放,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世世代代缅怀革命先烈,1952年,在信江书院亦乐堂址修建了“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和基座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高约25米,基平面49平方米。基座上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在碑的西北还建有挑檐式小亭,亭内安放黄道烈士墓。黄道(1900-1939),原名黄端章,江西横峰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也是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9年5月,在铅山河口被害。黄道同志逝世后,初葬于福建崇安。1950年,忠骨移至上饶市,葬于他早年从事过农民运动的信江两岸。1955年重修了烈士墓,墓为半球形水泥拱顶,正面刻有“黄道烈士之墓”的镏金大字,显得肃穆庄严。

1994年,原上饶市委、市政府在纪念碑西面的台阶墙上,又建英雄墙,雕刻英雄群像,它由大面积的红石雕刻而成,气势磅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上饶集中营位于哪里

上饶集中营属于上饶人文景观的著名风景区。

闻名中外的上饶集中营是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的产物。1939年底到1940年3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之后,蒋介石又开始策划第二次反共高潮。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以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致电第十八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对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种种诬蔑,并限令一个月内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

11月9日,我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发表回电,据理驳斥了何应钦、白崇禧对我军的种种诬蔑,但为了顾全大局,避免抗日统一战线的破裂,答应将江南的新四军部队北移。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一方面制造支持新四军北移的假象,一方面暗中调兵遣将,集中七个师共8万兵力,埋伏在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并于1941年1月6日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余人突然进行袭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在叶挺军长的指挥下奋勇抵抗了一个多星期,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损失惨重。其中2000多人战死、4000多人被俘,突出包围的仅约2000余人。军长叶挺下山与国民党部队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与参谋长周子昆突围之后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周恩来在重庆惊闻皖南事变发生,当即在《新华日报》愤笔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谈话,强烈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袭击抗日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并坚决要求惩办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恢复叶挺将军自由,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等。但是,国民党当局无视我党中央的严正抗议和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诬蔑新四军”阴谋不轨”,发动”叛变”,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并将被俘的新四军人员予以羁押、迫害.1月下旬,顾祝同密电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呈请派员接收新四军被俘人员,同时派遣上校军官刘夷华、侯荫黎、陈淡如三人前往皖南将被俘人员编为三个所谓训练大队,继调国民党67师少将副师长唐肃于1月26日建立”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唐肃任总队长,将被俘的新四军的士兵全部编入第一、第二训练大队,另成立”军官”、”军士”各一队,分别囚禁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和军士班长。不

久顾祝同调第三战区政治部调查室少将专员张超(军统出身)任军官队队长、陈淡如为军士队队长。2月27日,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颁布《新四军被俘官兵管训实施办法》,该件第一项规定的”管训方针”是使被俘新四军官兵”认识新四军叛变行为之错误”、”认识中国国民党领导抗战之特殊使命和任务”、”觉悟自新能为本党(即国民党)工作”,实际上就是通过所谓”管训”向被俘新四军官兵灌输反动思想,使其叛变革命,转而为国民党反共政策效劳,这也就是国民党建立”上饶集中营”的反动宗旨。同时文件指定由顾祝同负责主持被俘新四军人员的管训工作,指示将被俘的新四军干部和士兵分开地点管训并”严密防止与当地民众接近”。3月上旬,根据顾祝同指令,训练总队部率第一、第二士兵大队及军士队进驻铅山永平镇和石塘镇,军官队单独押解上饶周田村。

与此同时,原来关押在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茅家岭监狱的”政治犯”,也转入到周田村。周田村是个四面环山的偏僻小村,离上饶15华里,国民党宪兵撵走了全部农户,砍光山上的树木,围起铁丝网,遍设岗哨,警备森严,这里除关押650名新四军排以上干部的”军官队”外,还关押了80多名原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的政治犯,以及原来皖南搜捕到的30名新四军失散干部,即所谓的第三战区特别训练班。此外还有关押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长李子芳、敌工部长林植夫的李村监狱。关押新四军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军直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冯达飞的七峰岩监狱。于是以周田为大本营,包括周围李村、七峰岩、茅家岭、石底等处监狱的上饶集中营就这样产生了。皖南事变后,身为新四军军长的叶挺是第一批被押送到上饶囚禁的。

1941年1月17日,叶挺由一个排的宪兵押解,囚于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上饶皂头附近的李村监狱。随叶挺同批被押送到上饶的还有张正坤、黄诚、李子芳、冯达飞等共产党、新四军高级干部。这座监狱原是三战区副官处招待所。新四军原编入三战区军事序列,军饷械弹均由三战区转发。虽然新四军一个军的军需给养还不及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师,但三战区还是经常借故拖发、扣发。叶挺曾多次到上饶向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交涉,就曾住过这个招待所。而今竟被作为”阶下囚”关押于此,叶挺不禁满腔激愤!为了表明心志,他在囚室白墙上挥笔写下几行大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自叶挺关押在李村之时,顿时小小李村变得热闹起来了。一辆辆轿车、吉普车载着三战区党政军各界要人,络绎不绝前来”拜访”、”看望”、”慰问”、”奉劝”叶挺。叶挺是大革命时期的北伐名将,1927年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担任过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11日又在广州与张太雷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他满怀爱国热忱接受共产党组织安排担任新四军军长。国民党高层人士深知,叶挺对”事变”的态度对他们太重要了。那些一个个前来”拜访”的人倒也”豁达大度”,不怕连吃”闭门羹”,也耐得住叶挺冷峻缄默,照样滔滔不绝花言巧语。可叶挺倒是没有耐心,有时索性不客气地下逐客令。在事变中叛变投敌的原军部参谋处长赵凌波跑来充当说客,还未说上两句,就被叶挺几记耳光赶出门外。

有一次,顾祝同亲自出马,与副司令长官兼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精心安排了一次宴请,一个副官带了理发师到李村为叶挺理发,遭到叶挺严厉拒绝:”不自由,不理发剃须!”就这样头发胡子长得老长的叶挺被轿车接到摆设讲究的宴会厅,坐在将军服笔挺的顾祝同和上官云相中间。顾祝同一见叶挺未理须发,就预感今天这出戏不太好唱。但是,也没有其他良策。一阵寒暄过后,顾祝同有意回避。他不再谈皖南事变责任问题,转换话题:”蒋委员长器重你的才能,同意我们的推荐,准备请你屈就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职位。若能如此,我们将继续合作,共同抗日。”

叶挺听了,立即表示:”请你转告,我要求尽快在上饶组织军事法庭审判我,我将把事实真相公布在世人面前,然后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

顾祝同无言以对,借副官报告有人求见之机先行离席。宴会不欢而散。2月12日,叶挺直接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代电稿,再次要求”在上饶组织军事法庭,交付判决,并以明令公布,以免周折迟延”,表示自己”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狱”。顾祝同未完成劝降任务,只好照转这份代电稿交差。蒋介石看了代电稿,无可奈何地直摇头。

叶挺虽然被单独囚禁,但关心着被囚的广大新四军部属。他以给自己看病为由把随同谈判被扣的军医处副处长王聿先等人从七峰岩监狱要到李村,并通过他们和其他同志取得联系。他教导大家不要辜负了党的教育,身处逆境要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坚定意志。他还用周恩来从重庆汇给他的钱款为周围的同志各做了一套单衣裤和一顶蚊帐;买了猪肉亲手烧好分给大家吃,补养身体。顾祝同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也软化不了叶挺,便于同年8月将叶挺押离上饶,途中几易囚地,最后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至于属国民党第三战区所辖的上饶集中营,于1942年6月将”军官队”和”特训班”合编为战时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期间,在监狱党组织秘密领导下,狱中同志曾成功地举行了茅家岭暴动、赤石暴动,使一部分同志回到了革命队伍,有近200名同志在集中营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和新四军战士的光荣称号。解放后,上饶集中营旧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11日,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第二批1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16730.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