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千年古都,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有着无数的历史遗迹。其中,天坛公园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坛,探寻它的魅力所在。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1998年,天坛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祈年殿是天坛公园的核心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殿高38米,直径24.2米,为三层圆形建筑,层层向上,气势恢宏。
祈年殿主要景观:
皇穹宇是天坛公园的另一座重要建筑,位于祈年殿前方。它是皇帝祭天时存放神位的地方。
皇穹宇主要景观:
回音壁是天坛公园内一处独特的景观,位于皇穹宇与祈年殿之间。站在回音壁的一端说话,声音会沿着墙壁传播到另一端,犹如回音。
回音壁主要景观:
圜丘坛是天坛公园内一座圆形祭坛,位于祈年殿东南方。它是皇帝祭天时的主要场所。
圜丘坛主要景观:
长廊是天坛公园内的一条环形长廊,全长约500米。廊内设有石桌、石凳,可供游客休息。
长廊主要景观:
| 项目 | 内容 |
|---|---|
| 开放时间 | 早上6:00-晚上18:00 |
| 门票价格 | 成人票15元,学生票7.5元 |
| 交通路线 | 乘坐地铁5号线至天坛东门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
| 最佳游览时间 | 春季和秋季 |
天坛公园是一座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公园,这里不仅有精美的建筑,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来到天坛,让我们一起感受古都的韵味,领略历史的沉淀。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集古建筑、园林景观和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天坛公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下面是其中几个的介绍:
1.圜丘坛:圜丘是天坛的主要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圜丘坛由三层白色台座和三层蓝色的圜丘组成,整体呈圆形。登上圜丘坛可以俯瞰整个天坛公园的美景。
2.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祭祀仪式的主要场所。祈年殿是一座圆形的古建筑,外观红色,屋顶蓝色琉璃瓦,非常壮观。殿内有乾隆皇帝的祭祀器物和文物展览。
3.明成皇陵:明成皇陵是明朝时期最后一位皇帝朱棣和皇后的陵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成皇陵占地广阔,有许多建筑群,包括神道、神宫和神路等,展示了明代的陵墓文化和建筑风格。
4.艺术长廊:天坛公园的艺术长廊是一条长约700米的走廊,两边种满了各种植物,这里常常举办艺术展览,展示着各种美术作品和雕塑。在这里散步,可以欣赏到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5.环球影城:天坛公园内还有一个主题公园——环球影城,是中国首个与好莱坞环球影业公司合作的大型主题公园。这里有许多刺激的游乐设施、精彩的演艺表演和著名电影的主题区域,是游客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了以上景点,天坛公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中轴线的古建筑群、健身设施、游乐园等,都值得一游。无论是欣赏古迹还是享受自然风光,都能在天坛公园找到乐趣。
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围墙。呈正圆形,直径 65.1米,厚 0.9米,墙面光洁平整,如果两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墙根,面向北低声说话,就像听电话一样清晰。原来,墙面内圆,表面又极平滑,声波波长比圆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有规则地连续反射前进,传到对方所站的地方,所以能听得很清楚。
九龙柏
九龙柏在回音壁西墙外,生于辽金之时,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是北京市区最古老的一棵柏树。
丹陛桥
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是一条贯通南北、串联中轴线上建筑的宽广甬路,以白石筑成。丹陛桥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长360米,宽29.4
米,南低北高。路面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陪臣走的路)。大道下有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
”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因此此洞也叫鬼门关。
皇乾殿
皇乾殿位于祈谷坛下、祈年殿北,为一座五间殿宇,是贮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又叫祈谷坛寝宫,建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
七星石
七星石在长廊东端的广场上,有八块巨石。传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想寻找一祭天场所,一天夜里,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在此建天坛祀天。其实这些石头极为普通,明嘉靖九年( 1530年),有一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就设七石镇在这里。清朝又在东北方加一石头,表示不忘祖籍。
长廊
长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联接神库、神厨等处的纽带,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该廊有七十二间,又叫七十二连房。旧时传说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阴森可怖。现在长廊窗坎全部被拆除,成了一条美丽豁亮的通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好去处。
皇穹宇
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
对话石指皇穹宇前甬道第18块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可与相距36米之遥的东配殿东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上的人对话,虽然彼此都看不见,但声音却清晰如电话在握。
三音石
站在皇穹宇门前的第一块石板上发一声,可以很清楚地听到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发一声,能有两次的回音;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就能有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原来,围墙是正圆形,每块石板距四周墙壁距离不等,发声的位置不同,所以能听到次数不同的回音。
圜丘坛
圜丘坛在天坛南部,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又称祭天坛。为三层汉白玉雕砌的露天圆台,坛面、栏板、栏柱为艾叶青石雕成,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着“天圆地方”。由于是祭天坛,圜丘的整个结构是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发出敲击声,周围即起回音,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大,好似一呼百应。
双环亭
双环亭又叫双环万寿亭,原在北京中南海,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庆祝50大寿而建的寿亭,1977年迁到这里。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