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三峡翻译(长江三峡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5-07-03 浏览量:12 次 作者:admin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国在长江上打造了一座世界瞩目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本文将从三峡工程的背景、建设过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这一伟大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 地理优势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东部,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水电成为满足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3. 国际形势

20世纪末,我国周边国家纷纷开展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水电市场构成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快了三峡工程建设,以巩固在国际水电市场中的地位。

二、三峡工程建设过程

1. 前期准备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前期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2年获得批准。

2. 施工建设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国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2003年,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完工;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工。

3. 运营管理

三峡工程自2003年投入运营以来,充分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在运营管理方面,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了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

1. 防洪减灾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有效降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风险。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三峡工程累计拦蓄洪水约5000亿立方米,有效保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据统计,三峡工程直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3. 优化能源结构

三峡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据统计,三峡工程每年可发电约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约3000万吨标准煤的消耗。

四、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

1. 发电收益

三峡工程自2003年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发电量超过1.5万亿千瓦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航运效益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航运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航运年货运量提高了约30%。

3. 旅游效益

三峡工程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统计,三峡工程每年为我国旅游产业带来约1000亿元的收入。

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水电事业的里程碑,不仅为长江流域的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效益,还彰显了我国在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力。在新时代,三峡工程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三峡的全文翻译

三峡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的翻译是什么

《三峡》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浸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及高的山峰上长者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天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搞出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小时.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课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翻译

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33.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