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卢浮宫金字塔(卢浮宫金字塔图片)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量:2 次 作者:admin

卢浮宫金字塔,一个名字就让人心生敬畏。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现代艺术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探寻这座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背后的故事。

一、卢浮宫金字塔的诞生

卢浮宫金字塔,又称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的代表作。1989年,这座金字塔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以下是卢浮宫金字塔的几个关键数据:

项目 数据
开放时间 1989年
设计师 贝聿铭
建筑面积 约1.05万平方米
层高 21.6米
结构材料 钢筋混凝土和玻璃

这座金字塔是如何诞生的呢?

20世纪70年代,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对卢浮宫进行扩建。当时,卢浮宫的参观人数已经达到每年300万人次,远远超出了原有的接待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国政府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参加设计方案征集。

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脱颖而出,他的设计方案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贝聿铭将传统的金字塔形状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了这座独特的建筑。

二、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特点

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 独特的外观

卢浮宫金字塔的外观简洁、明快,与周围的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玻璃表面反射出阳光,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美感。

2. 丰富的内部空间

卢浮宫金字塔内部空间宽敞,分为三层。一层是公共广场,可以容纳1.2万人;二层是地下入口,通往卢浮宫的主要展厅;三层则是博物馆办公室和临时展厅。

3. 绿色环保

卢浮宫金字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例如,它的玻璃表面采用双层结构,可以有效隔热;它还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为内部照明提供能源。

三、卢浮宫金字塔的艺术价值

卢浮宫金字塔不仅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卢浮宫金字塔艺术价值的几个方面:

1. 现代艺术的象征

卢浮宫金字塔代表着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它将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展现了人类无尽的创造力。

2. 建筑艺术的典范

卢浮宫金字塔的建筑设计精巧,结构合理,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3. 艺术品的展示平台

卢浮宫金字塔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加宽敞的展示空间,使得艺术品能够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卢浮宫金字塔的启示

卢浮宫金字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卢浮宫金字塔的成功表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卢浮宫金字塔为我们树立了环保建筑的典范。

3. 文化交流的桥梁

卢浮宫金字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五、

卢浮宫金字塔,一座现代艺术的杰作,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一起为这座伟大的建筑喝彩,为人类的创新精神点赞!

卢浮宫前的金字塔的作用

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作用: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现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现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其中最著名的是镇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卢浮宫正门入口处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

建筑结构: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位于首都巴黎塞纳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

卢浮宫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卢浮宫东立面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

卢浮宫东立面全长约172m,高28m,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双柱形成的空柱廊。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里面分为五段。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装饰,而中央部分用椅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立面前有一道护壕保卫着,在大门前架着桥。横向展开的立面,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卢浮宫东立面在高高的基座上开小小的门洞供人出入。

埃及金字塔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有什么不同之处

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5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象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象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象风化严重。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

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被腐蚀。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三座金字塔石块,可在法国国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围墙。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块密密相连,休想找到缝隙,连刀尖也都插不进,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术。

胡夫金字塔南侧有著名的太阳船博物馆,胡夫的儿子当年用太阳船把胡夫的木乃伊运到金字塔安葬,然后将船拆开埋于地下。该馆是在出土太阳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体为纯木结构,用绳索捆绑而成。

卢浮宫金字塔对后世的影响

金字塔,金字塔非凡的雄姿与牢固性激发了兴建高科技金字塔的新浪潮。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就是现代金字塔的典型代表。巴黎金字塔位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庭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卢泻宫始建于12世纪,几百年来一直都是法国的王宫。1793年,卢浮宫对外开放,成了举世闻名的博物馆。 1981年,政府发现卢浮宫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扩建。于是,他们出面聘请世界知名的建筑师设计方案。

建筑师捐出了玻璃金字塔的构思,这座金字塔建在卢浮宫门前,可以有效地分散流,使卢浮宫的整体布局更为合理。刚开始修建时,这一项目备受争议,许多人都觉得将这座现代气息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4661.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