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中间,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岛屿。这里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无数千古佳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心屿,探寻这座古城中的绿宝石,感受千年文化遗迹的魅力。
一、江心屿概况
江心屿,又名中屿,位于温州市区瓯江南岸,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屿三面环水,一面与市区相连,是一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织的宝地。
江心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温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以后,江心屿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二、江心屿主要景点
1. 江心寺:江心寺是江心屿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南宋,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香火旺盛,是游客必去之地。
景点名称 | 简介 |
---|---|
江心寺 | 南宋时期建筑,供奉观音菩萨,香火旺盛 |
赤城楼 | 明代建筑,登楼可观瓯江全景 |
禹迹寺 | 南宋时期建筑,供奉大禹,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 |
文天祥祠 | 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而建 |
虹桥 | 古代桥梁,连接江心屿与市区 |
2. 赤城楼:赤城楼是江心屿的又一重要景点,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古楼。登楼可观瓯江全景,是游客必游之地。
3. 禹迹寺:禹迹寺建于南宋,供奉大禹,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寺内建筑古朴,环境幽静,是游客静心修养的好去处。
4. 文天祥祠:文天祥祠是为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而建,位于江心屿的西北部。祠内陈列着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文物,是了解历史、缅怀英雄的好地方。
5. 虹桥:虹桥是一座古代桥梁,连接江心屿与市区。桥上风景如画,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三、江心屿特色美食
江心屿除了丰富的文化景观,还有许多特色美食。以下是一些不容错过的江心屿美食:
1. 江心屿糕点:江心屿糕点历史悠久,口感鲜美,是游客品尝温州传统美食的必备之选。
2. 瓯菜:瓯菜是温州地区的地方特色菜,以清淡、鲜香著称。在江心屿,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瓯菜。
3. 鱼丸汤:鱼丸汤是温州的传统名菜,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闻名。
4. 糯米饭团:糯米饭团是温州地区的传统小吃,口感软糯,香浓可口。
江心屿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岛屿,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千年古城的韵味,品味温州的独特风情。如果你还未曾来过江心屿,那么赶快行动起来,一起走进这座绿宝石,探寻千年文化遗迹的魅力吧!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
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
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现建有儿童乐园、游乐场、情人岛、盆景园、拓展园、戛纳名人摄影公馆、共青湖等。
江心屿旅游景点及路线推荐
江心屿是浙江省温州市知名的旅游景区,因江心屿景区风景秀丽,因此又被称为“瓯江蓬莱”,历年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到访于此,留下了近800篇赞赏江心屿的.诗歌,故江心屿又有“中国诗之岛”的美誉。那么江心屿好玩吗?下面让我来为您介详细介绍。
旅游景点介绍一:江心寺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zhao chao zhao san;chao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旅游景点介绍二:兴庆寺
原名净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驻跸孤屿时,改称兴庆。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墙内有橄榄一株,相传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郡守卫承芳所植,2003年被毁。建国后温州市博物馆建于此寺,常年展出历史文物,现改为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旅游景点介绍三:浩然楼
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旅游景点介绍四:澄鲜阁
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门票
江心屿门票:成人25元,儿童12元。江心屿水上乐园全票:120元,学生证无优惠,1.2米以上全票。
交通路线推荐
一、自驾车旅游路线推荐:
1.上海出发,市区——沪杭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宁波绕城高速——甬台温高速七都出口下—104国道—到达景区。
2.杭州出发,杭州绕城东线—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甬台温高速—七都出口下—104国道—到达景区。
3.宁波出发,城市连接线——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七都出口下——104国道—到达景区。
4.从金华出发,杭金线——金华—兰溪线——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东枢纽出入口走金丽温高速公路——南白象出入口转走甬台温高速公路——七都出口下——104国道—到达景区。
5.从福州出发,市区——罗长高速公路——罗宁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七都出口下——104国道—到达景区。
二、自己乘车路线推荐:
市内游客可以乘坐28路、31路、33路、51路、68路至【江心码头】,渡轮到江心屿。旅客在岛内可坐电瓶车环岛游览,也可驾车从瓯江三桥进入。
江心屿美食推荐
凤尾鱼是温州市著名特产,凤尾鱼俗称“子鲚”、又称“鲚鱼”,属名贵的经济鱼类,是下饭佐酒的佳品。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因此,来江心屿旅游要记得亲自品尝一番。
;
在温州江心屿中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有着许多值得小伙伴们前去打卡的景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温州江心屿中都有哪些旅游景点吧!详情介绍请看下文。
1、谢公亭
谢公亭纪念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年),乃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为我国山水诗派鼻祖。
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瓯郡山水,为江心屿写下名篇《登江中孤屿》。
相传孤屿西山下一古亭,是谢氏常观江景处,后称“谢公亭”。
唐、宋、元时屡有兴废,明、清多次重建。今亭为1952年所建,1980年重修,六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朱红圆柱。1981年,该亭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温州浩然楼
浩然楼原址在文天祥祠前,明万历八年(1580)由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亨主持创建。楼名取自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诗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移建于今址。
乾隆五十九年(1794),温处道秦瀛误认为浩然楼是纪念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建筑,改楼名为“孟楼”。
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复名“浩然楼”旧名。
楼后房屋为1934年钦云老和尚主持江心寺时所添建。
1981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今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木结构,面阔三间带周廊,构造别致,择地适中,“江心十景”中的“孟楼潮韵”便得名于此。
3、温州宋文信国公祠
宋文信国公祠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德佑二年(1277),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俘。押解中途,文天祥侥幸逃出,追随着广王、益王的脚步来到江心屿。他在此写下诗歌《北归宿中川寺》,爱国之心不灭,表达复兴宋室之志。
明成化十八年(1482),时值文天祥就义200周年,永嘉知县刘逊向温州知府项澄建议在江心寺东侧隙地建祠纪念。
正德十六年(1521)进行扩充,今祠为晚清建筑,原址未变,占地面积821平方米,为三间二进四合院式。
二进正厅,正厅中有文天祥彩绘塑像。
两侧墙壁彩绘文天祥英勇抗敌事迹壁画。
两进之间为院落,东西两侧设回廊,回廊和正厅前檐廊陈列诗碑22通,收刻文天祥诗四篇,其余为名流谒祠题咏等。
祠堂原为三进,1952年大修时,将二进改为门厅,并拆除一进。
1981年省文物管理部门拨款全面整修,1983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4、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前身为西塔寺院净信教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东塔院普寂寺时,将西侧的净信教院更名为“兴庆教院”。
1951年,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迁至兴庆寺旧址。1958年,温州区市博物馆于此挂牌成立,方介堪兼任馆长。2008年,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原温州博物馆馆舍基础上改建并对外开放。
5、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前身原为东塔寺院普寂禅院,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普寂寺,为之赐名“龙翔禅寺”。
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龙翔寺废址上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1873平方米。
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每天8: 30-16: 30(全年无休)
江心屿东园入口,每30分钟一班渡轮
免费服务项目
免费开放;
免费提供团队预约讲解服务;免费协助活动单位开展各类纪念、缅怀、主题活动;
免费提供团队缅怀活动用花圈和书写挽联;
免费向烈士亲友提供花篮、花束、电子蜡等祭悼用品;
免费向烈士家属供应茶水等。
参观须知
请参观者遵守秩序,服从工作人员引导;
展厅内请勿摄像,拍照请勿使用闪光灯,所拍照片请勿用于商业或出版;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请勿触摸展品,请勿爬靠或挤压玻璃展柜。
自觉保持环境卫生,请勿随地丢弃杂物,请勿在馆内吸烟。
缅怀须知
翠微山烈士陵园是我市开展大规模祭莫悼念先烈活动的重要场所,
全年向公众开放。需要开展祭悼缅怀活的团队请提前联系预约。翠微山烈士陵园提倡文明祭悼,请勿点香烛、烧纸冥币和放鞭炮等,
给烈士陵园以庄严、肃穆和洁净的氛围。
6、温州江心七井
温州古城由著名的堪舆学鼻祖郭璞选址营城,江心屿则位于古城温州正北方玄武之位。
岛上七口古井的布局,也如天文学中的小北斗。从中可以看出古人是根据天之道来规划地之道,以表达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7、温州江心双塔
1997年10月,国际航标协会将温州江心屿双塔评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列,并于1998年出版《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
2002年5月,国家邮政局发行《历史文物灯塔》系列特种邮票,全套5枚,温州江心屿双塔位列其中。
2011年1月,江心双塔(东塔、西塔)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南宋绍兴十年(1140)重建,元明清三代均有维修。东塔六面七层,原为砖木结构,每层塔面有一莲花形佛龛,外围走廊,飞檐重叠,可由扶梯直上塔巅。晚清时期,东塔已相当老旧,塔顶也破败不堪。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东塔的塔檐、回廊更被英国驻温领事强令拆除。东塔现高26米,中空无顶,塔身顶端生有榕树和冬青树等,枝繁叶茂,全年常绿,榕树根垂塔中,为古塔平添景色。
西塔始建于宋开宝二年(969),明洪武、万历、清乾隆年间多次重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八十年代分别曾经历两次大规模修葺。
西塔现高32米,底径7米,六面七层,中空有顶,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
塔身飞檐翘角,42个檐角悬挂铜风铃,每层每面均有拱状小佛龛,设佛像,至今仍留有石雕佛像16尊。
8、温州花柳古亭
花柳古亭为清代建筑,于20世纪80年代从城区人民路花柳塘拆移而来。
《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天后宫,在大南门外,乾隆六年(1741)福建兴化莆田商人建。”
此亭即位于天后宫附近,名“天后行宫”,平时供路人歇息,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宫内举行祭祀天后娘娘活动,巡游队伍经过此亭时,供娘娘像停驾所需。
此亭坐西朝东,面阔三间,重檐双落翼歇山顶形制,园鼓形柱础,花岗岩石柱。明间为抬梁式梁架,次间为抬梁穿斗式梁架,进深三柱五檩,檐柱外出挑成垂莲柱,重檐转角出戗脊,筒瓦勾头滴水,飞檐翘角。东面匾额名“花柳古亭”,西面匾额名“江天一览”。
9、温州江心屿樟抱榕
据统计,江心屿有古树21株,11个品种,木本植物141种,蕨类、水生植物、花卉600种以上。
这些古树名木中最著名、最奇特的莫过于谢公亭旁临江靠堤处的樟抱榕。这是一棵连理树,其中樟树已达1300余年树龄,上面环绕生长的榕树则已超过五百年。
由东北方向观之,樟抱榕形如老龙饮水,大有“摇摇欲试身,投入江中去”之状。
因与明代名臣顾锡畴之子避难故事有关,樟抱榕被称作“救命树”;
又因高机和吴三春的故事,樟抱榕也被称作“爱情树”。
10、温州江心屿来雪亭
来雪亭位于江心屿核心文保区东北角,重建于1964年,翻修于2020年。
1964年郭沫若游览到此,引文天祥《北归宿中川寺》中“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之诗意而命名该亭,并亲笔题写“来雪亭”横额,以纪念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11、温州江心屿澄鲜阁
澄鲜阁最初被称为“水陆堂”,北宋崇宁元年(1102),由温州鲍氏在孤屿西峰下历时五年营建而成,意在为民祈福。
明正统年间,僧人日庵禅师重建水陆阁,“俯临江流,制颇闳敞”。明万历十九年(1591)本地文化名人王叔杲出资重修水陆阁,并取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易阁名为“澄鲜阁”,作为赏玩江景的场所。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宴饮,并留下诗文。
二十世纪初,澄鲜阁周边另建徐公祠。解放后,一度将澄鲜阁改作工人疗养院发电房。1983年,国家拨款重修澄鲜阁。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两层三间木结构阁楼。
12、温州江心屿卓公亭
卓公亭纪念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卓敬。
卓敬(约1348~1402年)是明代洪武年间温州籍进士,官任户部侍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卓敬因反对朱棣谋夺皇位,被其诛杀,夷三族,抄家之日“一室肃然”,金银财物一无所有,唯有书画数轴而已。
万历十一年(1583),温州知府卫承芳移建郡城的卓敬祠于江心屿文信国公祠右,紧邻谢公亭。
因卓敬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被追谥为“忠毅””,因此又称“卓忠毅公祠”。
1938年,日寇飞机袭击,卓公祠被毁。2015年温州市文物保护所在原卓公祠遗址上启动了以祠改亭项目,于2016年顺利完工。
13、温州江心屿江心寺
南宋绍兴七年(1137),蜀僧清了奉诏主持龙翔兴庆禅寺,率众填平中川,兴建中川寺即今江心寺。明正德十二年(1517),江心寺曾大规模维修;至明末,毁于战火。
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建江心寺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开始再度维修重建,建成后建筑布局保留至今。1983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的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寺分三殿:
前殿即金刚殿(山门),主殿即圆通殿(观音道场),后殿即三圣殿。东西设钟鼓楼、回廊和厢楼。“孤屿椒”亦存于寺中。
江心寺山门外悬有一副闻名天下的叠字多音联,据传为南宋温州籍状元王十朋所撰: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14、温州近代开埠史馆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始建于1894年,目前作为温州近代开埠史馆对外开放。
建筑内部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的原始构造,主要展示1876年至1931年间温州开埠前后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15、温州江心屿孤屿叠水
景区入口处摹刻于岩石的“孤屿”二字,为清朝温处道方鼎锐手迹。“孤屿”之名,首见于南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的诗歌《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清末,温州府学教授戴咸弼将宋高宗“清辉”墨宝翻刻成石碑,镶嵌于江心寺东壁。碑为青石质,字略大,刻方鼎锐跋文于其下。
16、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落成于1994年5月7日,纪念温州解放45周年。
纪念碑高8.3米,基座长9米、宽8米、高2.8米,以齿形花岗岩石贴面。正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背面为大理石碑记。以红旗、人物和山峰为构思主体,形象地刻画出浙南游击纵队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战功卓著的历程。
正面雕塑为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战士高擎红旗,奋勇杀敌的崇高形象。
背面雕塑为4名民兵,代表浙南9万多民兵配合游击纵队作战和支援前线的光辉业绩。
17、温州江心屿小飞虹
该建筑始建于1974年,由一组紧联的亭、桥、廊、榭构成,绿色琉璃瓦,黑檐白顶,朱红梁、柱,翘角斗拱,下砌大理石坐凳。
桥面两侧设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
南临荷花湖,沿湖叠岩,因随形就势,明媚绮丽,如飞虹挂空、老龙卧地,故名“小飞虹”。
18、温州江心屿凌云桥
凌云桥造于1976年,桥高5米,长14米,44级石阶。跨湖而设,北上石阶,犹似登塔,至桥顶,塔巅白云,桥下水雾,飘忽相交,确有凌云之感,故名“凌云桥”。
临桥仰望,东西古塔,高耸入云;俯视湖面,碧波荡漾,石蛙待跃。双塔倒影,云水相映;桥下水波涟漪,游鱼唼喋。
19、温州江心屿宋园
宋园是一处充满宋韵的园林。
温州江心屿见证中国历史上南宋时期的开始和结束,留下诸多宋代人文故事和文化瑰宝,宋园院内分别打造了“六馆一堂”,基于对温州宋代人文肌理的理解,呈现出以展示陈设为主体艺术表现形式的宋文化美好空间,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互动平台的功能,让人们于此感受温州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宋韵美学的风雅日常。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