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南海西樵山(南海西樵山景点攻略)

发布时间:2025-09-02 浏览量:13 次 作者:admin

南海西樵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名山。它不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奇观与文化瑰宝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天堂。

一、自然奇观: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南海西樵山,海拔515米,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层峦叠翠,景色宜人。山上有飞瀑流泉、奇石怪洞、古树名花,宛如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

1. 飞泉瀑布:南海西樵山飞泉瀑布高约60米,宽约30米,气势磅礴。瀑布从山涧倾泻而下,水珠飞溅,如烟似雾,美不胜收。

2. 奇石怪洞:山上有许多奇石怪洞,如观音洞、蝙蝠洞、仙人洞等,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3. 古树名花:西樵山古树名花众多,如千年古树、翠竹、梅花、杜鹃等,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二、文化瑰宝:千年古刹,传承文明

南海西樵山不仅是自然奇观之地,更是文化瑰宝的宝库。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刹、寺庙和文物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1. 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有唐代古刹南华寺、宋代古塔白云塔等著名景点。南华寺是岭南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寺内珍藏有大量佛教文物。

2. 罗浮山:罗浮山位于西樵山南侧,是岭南道教圣地之一。山上有多座道观,如冲虚古观、玉虚宫等,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3. 桂城古村落:桂城古村落位于西樵山脚下,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商铺、古庙宇等,是岭南古村落文化的代表。

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养生之道

南海西樵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休闲度假的乐趣,感受养生之道。

1. 登山徒步:西樵山山势险峻,适合登山徒步。游客可以在登山过程中欣赏美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2. 水上乐园:西樵山脚下有多个水上乐园,游客可以在这里畅游水世界,感受清凉夏日。

3. 农家乐:西樵山周边有许多农家乐,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农家生活。

南海西樵山,这座自然奇观与文化瑰宝的交融之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还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走进西樵山,领略这片神奇土地的风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西樵山海拔

西樵山海拔346米。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景区有72山峰,形成众多水景,232处泉眼,28处瀑布。山间古有34景,以“云崖飞瀑”、“无叶清泉”等泉瀑命名的就有10处。此外还有42洞和无数的奇崖怪壁,例如九龙岩、冬菇石、燕岩等。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北纬22度55分至22度,东经112度56分至113度,处于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之上东临北江下游干道西濒西江下游干道。

西樵山气候

西樵山风景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温和,水热充足,降雨充沛。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夏季炎热,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相对温暖,平均气温10度左右。

年平均气温在21摄氏度至22摄氏度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13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00多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西樵山火山地质遗迹位于三水盆地的西南端,是一近菱形呈北东向展布的白垩新近纪陆内裂谷型断陷盆地,它发育于珠江三角洲-西樵大断裂的交汇部位,主要受东西向深断裂控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樵山

西樵山南海观音门票多少钱一张(附游玩攻略)

西樵山是佛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历史底蕴深厚,是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在这里既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够探寻到古人的足迹,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一、门票价格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成人票:¥55

开放时间:07:30-17:30

景区旅游车票:¥20

开放时间:08:00-17:30

成人票+景区旅游车票

开放时间:07:30-17:30

二、开放时间

7:30-18:00

三、优待政策

儿童/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宗教人士:1.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儿童及6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现场测量身高或凭有效身份证、老人证。

2.残疾人凭有效残疾人证件。3.现役军人凭有效士兵证或军官证。4.宗教人士需进入山上宗教场所的,可凭指定有效证件入园,免费。

儿童/老人票/学生:1:年满60周岁(含)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凭有效身份证或老人证

2:6周岁至18周岁(含)未成年人,或身高1.2米至1.5米(含)儿童,现场测量身高或凭有效身份证3: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凭有效学生证

(二)观光车票,观光索道票1:身高1.2米(含)以下的儿童,现场测量身高享受免票优惠

2:身高1.2米至1.5米(含)儿童及6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现场测量身高或凭有效身份证、老人证享受半票优惠,优待票。

四、必玩景点

天湖公园

天湖公园位于西樵山的西北部,解放时期用来筑坝储水,经过多次修建,现在成了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公园。湖水面积120亩,三面环山,景点众多,湖岸上建有龙珠石、待月亭、鸳鸯阁等,是个放松的好去处,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每逢佳节,这里还会开展各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许多的群众前来围观,热闹非凡。

桃花园、桂花园

桃花园内有200亩的桃花,20多个品种,共有5000棵,是珠三角地区桃花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桃花园,主要的品种有白桃花、十三瓣桃花、宫粉大红桃花、寿带桃花、清枝密仑桃花、双托大红桃花等。桂花园约有50亩,共有1600多棵的桂花树,种植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个品种群。每逢花开之际,美不胜收,香气浓郁。

五、游玩时间

紫荆花

当西樵山白云洞景区紫荆花烂漫绽放的时候,可如樱花媲美,漫步此处令人心旷神怡。路两边绿树成荫,空气新鲜,还可以走进西樵山人文胜迹众多,风景秀丽的白云洞景区感受理学文化!观赏时间:3月

白丁香

白丁花,花两性;花序轴疏生皮孔;萼齿锐尖至短渐尖;花冠白色,芳香;雄蕊,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喉部1-2mm。蒴果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观赏时间:4月初杜鹃花

杜鹃花

属于落叶灌木,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西樵山杜鹃园远远望去若似彩霞,染得山坡重峦春光火红。西樵山的杜鹃花盛花期是三月底,赏花期到四月下旬。观赏时间:2月份

玉堂春

玉堂春是过去宫廷的名贵树种,栽培历史已有2500年,在春节前后开花。西樵山上的玉堂春要数最珍贵的为云泉仙馆白玉堂,也叫功名树。《西樵山志》记载为得功名后皇帝所赐。观赏时间:2月份桃花西樵山上200多亩的桃花园恍如人间仙境,在阳光蓝天下,桃花红的、粉的、白的,色彩交相融合,如朝如霞,漫步桃花园中,仿若置身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观赏时间:1月底-2月初洋凤仙

洋凤仙

是欧美的凤仙花届中众多凤仙花及变种的统称,多花,花期长,单瓣花,花瓣5枚,是美化花坛、花境的常用材料。洋凤仙的花语是:忘却不了的纪念、朴实的爱。观赏时间:1月底—2月初

六、景点简介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环山大道山南路,地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南海区西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西樵山面积广阔,占地面积13.03平方公里,海拨344米,是广东的四大名山之一。西樵山的景色优美,环境清幽,生态环境保护的较好,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景区更具魅力。

西樵山历史传说

西樵山自古以来就是山青水秀的天然乐园。那你知道西樵山 历史 传说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西樵山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西樵山历史传说:百步云梯的传说

西樵山有一条沟通山上下的石板路,名百步云梯。大块大块的青石板,沿着山势,一级叠一级,盘旋曲折,从山下官山墟通到山顶碧云村。

这条路是怎样来的呢?山里有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山上有个打柴汉,每天挑着柴把到山下去卖。由于山路陡峭,他一边下山,一边反复哼着一支歌,借以减轻途中的疲劳:

打柴人仔唱支歌,云开雾散四山和。

若问膊能挑多少,挑完天峰挑大科。

有一天,汉子来到一个深谷里采柴,只见谷里紫雾笼罩,浮云迷漫;树下湿润润的、凉丝丝的;林间藤蔓络结,清阴接影,绿草茸茸。忽然,他看见林下有一条粗大的黑蛇追赶一只大青蛙,青蛙一边奔逃,一边发出尖厉的哀叫。汉子心想:青蛙是山里的益虫,茶畦有它茶苗壮,稻田有它禾穗丰,山林有它枝叶茂,夜歌有它歌声雄。于是,他马上拿起扁担,追赶黑蛇,拦头棒下,把黑蛇打死。青蛙走进了山洞。汉子也继续打柴去。

这一晚,汉子发了个梦。梦见有个穿青衣的姑娘走进屋里来,先给汉子深深作个揖,然后说:“我是奉天帝之命到山上看守的,保障人间岁稔年丰。不料黑虫虱妖魔和爬地妖蛇怪跟我作对,幸得你仗义除蛇,特来酬谢。”

汉子说:“除害锄妖,理属本分,不必相谢。”

姑娘说:“再生之德,没齿难忘。未知恩公有何相求?”

汉子说:“我居山吃山,没有忧挂。只是山路崎岖,上落不便罢了。”

姑娘说:“这不难。我身上有白带一条,跨海成桥,铺山是路。你明天可到我洞中拿取,只要当午夜啼鸡时往东方一抛,口念‘衣带起,衣带落,白云庇护青山托’,连念三遍,路就铺到你门前来了。”说罢,一转身便不见了。

汉子醒来,觉得奇怪。第二天打柴过洞时,趁便进去一看,果然发现一条白色的带子,又长又软,闪着灵光。汉子收在怀里,带回家中。这一夜,他待到鸡鸣头遍时,在门前把带子往东一抛,口中念起那歌诀,果然见半空中银光闪闪,带子上下飘拂,落在坡上、谷底、隘口、深涧,迂回曲折,望不到头。

第二天早上,西樵山的东部果然出现一条大青石路,石板一级叠一级,从山顶通往山下,这就是现在的“百步云梯”。

西樵山历史传说:“西樵和白云”的传说

自古名山多胜境。

古时候,珠江三角洲上有两条龙:一条是金龙,自西奔腾而来,金光耀眼;一条是银龙,自北飞舞而来,银光刺目。这两条龙在现在三水区那个地方遇上了,金龙要银龙让路,银龙不肯;银龙要金龙避开,金龙不依。两条龙于是张牙舞爪打起来,打得天翻地覆,树倒崖崩,山神土地出来劝阻也止不住。

在两条龙相斗的附近,有条村庄。村里有户人家,住着一男一女。男的叫大樵,女的叫云姐,夫妇俩靠打柴过活。大樵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臂举全牛,脸不变色。村里人看见两条龙相斗,大祸将要降到村里来,便请大樵前往劝阻。云姐放心不下,跟随大樵前去。

大樵来到两龙相斗的地方,大喝一声:“且住!”只见两条龙死死缠着,各不相让。大樵上前说:“你俩乃天上神龙,理应严守天规,造福大众,何以这般恶斗,成了人间的祸害!”

金龙停住,道:“来人听着:我是奉东海龙王之命,到西天去朝拜王母的。如今回东海复命,不料给这银龙挡住去路,不肯让开,我非跟它拚个死活不可!”

银龙也停住,道:“来人听着:我是奉南海龙王之命到北山去朝拜元始天尊的。如今回南海复命,不料给这金龙挡住去路,不肯让开,我非跟它拚个死活不可!”

大樵接着说:“东海和南海都是老龙王的领属,水域相通,你们虽各为其主,何不互让一步,绕道归海吗?”

金龙说:“不行!”

银龙说:“没商量!”

两条龙又斗将起来,角对着角,爪搔着爪,金龙喷出金液,银龙吐出银浆,闹得天上乌云翻滚,地下洪水横流。大樵见劝说不住,也火冒三丈,马上勒紧衣带,跨出虎步,一纵身,扑上前去,左手握住金龙角,右手捏紧银龙腰,硬把两条龙分擘开来。金龙和银龙只管向前冲,左右摆,摆不脱大樵的手。大樵趁势用力一推,把两条龙推了出去。两条龙又猛冲过来,角和腰又给大樵握住。就这样,一擒一纵,从早上斗到日午,从日午斗到黄昏,足足斗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斗得两条龙鳞甲脱了,前爪折了,胡须秃了,牙齿崩了,气也喘了,眼也蒙了。最后,大樵奋起全力把金龙往左一推,金龙摇摇晃晃,往西南方向去了;大樵再使出最后一把力把银龙往右一推,银龙踉踉跄跄,往东南方向去了。金龙和银龙各喘着气,分途潜入了南海。

这金龙走过的地方,陷成一条深深的沟,以后做便成为黄浪滚滚的西江。

这银龙走过的地方,也陷成一条深深的沟,以后便成为银波闪闪的北江。

眼看一场灾害平息了,大樵哈哈大笑,张开两手,倒在地上,他的气力已经透支,身体化成了樵山一座最高的山峰。

云姐扑到大樵的身上,也化成冉冉白云,缭绕着美丽的西樵山。朝夕不离,终年不散。

自此以后,樵山白云,朝夕依恋,坚贞不渝,永不分离了。

这个传说,歌颂了大樵的勇敢和云姐的坚贞,这是西樵人最可宝贵的性格。

西樵山历史传说:“方阁老大塘”的来历

西樵山东部公路旁,有一口长方形的大鱼塘,当地人叫“方阁老大塘”,其中流传着一段田郎斗阁老的趣事。

话说在480多年前,当时是明朝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进光禄大夫上柱阁方献夫告老还乡,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历时10年,死后,葬大岗山上。方献夫历明代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为官,成进士、当尚书、做到大学士、太子的老师,是一位三朝元老,时人皆称他为“阁老”,是位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在封建社会,大官员告老还乡,皇上一定给以“钦赐”的封地,方献夫也就在西樵山上沐皇恩,建山庄,开天湖,称天湖的水为“御水”。

有一日,方阁老在湖边 钓鱼 ,望着湖里的云影,来去无定,心有感触,信口吟成一绝:

一泓远接银河流,云影天光日夜浮。

湖上有人空钓坐,此心原不为鱼谋。

持竿垂钓,不为鱼谋,为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打算把“御水”放出去,让它流到山下,“御水”过处,流经的地方就是方家的了。

这个阴谋,给一个老家丁泄漏出去,山下硁边和坑边两条村的人莫不惊惶万状。湖水往下流,一定要流进村里,要逃避也来不及了啦。村里不少人啼啼哭哭,准备搬家避水。

当时,硁边村有个穷秀才,想出个 办法 ,他告诉村里人,只要在山口出水的地方挖个深坑,把水截住,两村就可免受灾难。村人听后非常高兴,马上挑担荷锄,星夜挖坑。

第二天早上,方阁老在天湖旁装模作样地焚香跪拜,鸣锣放炮。天湖开闸了,水从湖里奔腾流泻,经碧玉洞,流出玉岩。水过处,树摇地动,石倒崖崩。山水滚滚流过山前的坡地,淹没了禾田,最后注入了新挖的深坑里。

从此,山前那块坡地,被方阁老霸占了去,建起了方子山居。那贮满了水的深坑,成一个大水塘,亦为方阁老所占有,叫做“方阁老大塘”。

猜你感 兴趣 :

1. 南海西樵山导游词

2. 广东西樵山导游词

3. 佛山民间故事6个

4. 广东丹霞山导游词精选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1223.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