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石窟艺术,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有着“中原第一石窟”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门石窟,感受千年石窟艺术的魅力。
一、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为了纪念佛教传入中原而开凿的,历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的不断扩建,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二、龙门石窟的地理位置与交通
地理位置: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距离市区约12公里。
交通:
1. 自驾:从洛阳市区出发,沿洛阳市南环路行驶,约20分钟即可到达龙门石窟。
2. 公交:洛阳市区内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龙门石窟,如:59路、60路、61路等。
3. 地铁:乘坐洛阳地铁1号线至龙门站下车,换乘公交或出租车即可到达。
三、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
1. 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为壮观的石窟群,共有9个洞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2. 万佛洞:万佛洞位于奉先寺的西侧,洞内共有万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
3. 药方洞:药方洞是龙门石窟中唯一的道教石窟,洞内刻有大量的道教符箓和药方。
4. 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座佛寺,建于唐代,寺内保存有唐代石碑和壁画。
5. 白园:白园位于龙门石窟的北端,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而建。
四、龙门石窟的文化价值
1. 艺术价值:龙门石窟继承了印度石窟艺术的特点,同时融入了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石窟艺术风格。
2. 历史价值:龙门石窟见证了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史、石窟艺术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3. 科学价值:龙门石窟的开凿、雕刻、绘画等技艺,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龙门石窟作为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走进龙门石窟,让我们在欣赏千年石窟艺术的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魅力,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及其特色:
| 景点名称 | 地理位置 | 特色描述 |
|---|---|---|
| 奉先寺 | 龙门石窟核心区域 | 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为龙门石窟中最为壮观的石窟群。 |
| 万佛洞 | 奉先寺西侧 | 洞内共有万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 |
| 药方洞 | 奉先寺南侧 | 龙门石窟中唯一的道教石窟,洞内刻有大量的道教符箓和药方。 |
| 看经寺 | 龙门石窟西南侧 | 唯一一座佛寺,建于唐代,寺内保存有唐代石碑和壁画。 |
| 白园 | 龙门石窟北端 | 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而建。 |
在游览龙门石窟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用心感受千年石窟艺术的魅力,让这些瑰宝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龙门石窟有几个景点?龙门石窟有 16个景点,分别是奉先寺、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古阳洞、药方洞、老龙洞、惠简洞、看经寺、香山寺、白园、碑刻题记、蒋宋别墅、擂鼓台三洞、摩崖三佛龛。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
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龙门石窟附近游玩的项目也有很多。
龙门石窟周边景点龙门山森林公园,香山寺,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
龙门山森林公园:龙门山森林公园位于龙门石窟附近,依托周围山势而建,绿树环绕、空气清新,还留存有很多石窟。
香山寺: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微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晚年隐居于此。它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
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伴随着国际文旅项目往影像化,媒体化,互动化的潮流方向发展,国内的传统文化具象展现上也逐渐以高科技的形式进行展示,“无上龙门”以洛阳和龙门石窟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高科技的机械装置为手段,创新的游玩体验,研学馆的寓教于乐方式,将洛阳和龙门文化充分展现在游客面前,打破人们对传统文化展示陈列的刻板印象,同时也让文化有了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承方式。
龙门石窟游玩注意事项:
龙门石窟门票去龙门石窟还需要注意游玩时间,大概在3小时-5小时。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