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在这里,有一处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的景点——龙门石窟。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一起走进这座千年石窟,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距离洛阳市区约12公里。它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的扩建和雕刻,历时约400年。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二、龙门石窟的艺术特色
1. 规模宏大:龙门石窟共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2. 雕刻技艺精湛:龙门石窟的雕刻技艺非常精湛,无论是佛像的线条、衣纹的处理,还是背景的装饰,都充满了艺术美感。
3. 题材丰富:龙门石窟的题材非常丰富,包括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力士等,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4. 历史文化价值:龙门石窟不仅是一处艺术宝库,更是一部历史画卷。它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
1. 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标志性建筑,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佛像面容慈祥,线条流畅,被誉为“东方微笑”。
2. 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之一。寺内共有9个窟龛,其中最著名的是卢舍那大佛。
3. 万佛洞:万佛洞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石窟之一,共有万尊佛像。洞内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4. 药方洞:药方洞是龙门石窟中唯一以医药为主题的石窟。洞内刻有大量医药方剂和药草图案,对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具有重要价值。
5. 白园:白园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墓园,位于龙门石窟附近。园内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四、游览龙门石窟的注意事项
1. 门票信息:龙门石窟实行实名制购票,门票价格为90元/人。学生、老人等特殊群体可享受优惠政策。
2. 开放时间:龙门石窟全年开放,夏季开放时间为7:00-18:00,冬季开放时间为8:00-17:30。
3. 交通方式:游客可选择自驾、公交、地铁等多种方式前往龙门石窟。洛阳市区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龙门石窟。
4. 注意事项:游览龙门石窟时,请遵守景区规定,爱护文物,不要触摸、刻画石窟。
龙门石窟作为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走进龙门石窟,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了千年前的佛教文化和艺术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龙门石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世界艺术宝库增光添彩。
石佛寺石窟位于伊川鸦岭甘水河石佛寺村北。有石窟二孔,南边一窟,洞口高1米,内高5米,中有坐佛一尊,高O.80米,两侧侍立佛像各一尊,南壁有一壁龛高0.60米,内有坐佛一尊,左右各有佛像两尊。北边洞窟较大,高5米,宽4·SO米,正面雕坐佛一尊,高1.50米,左右造像各一尊,正面南侧有一壁龛,高0·40米,内有坐佛一尊,南侧面有两壁龛,高0.40米,中有立佛一尊,北侧有大坐佛一尊,佛像东西两侧,各有一侍立像。
石佛寺石窟应属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赐年间(404年十月至409年)开凿。当时东晋、后秦将河洛拱手让给北魏,河洛佛教又开始大规模兴盛。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北魏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汉化改革。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并大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地址:洛阳市伊川县鸦岭乡石佛寺村门票:详情咨询景区开放时间:全天交通参考路线:从伊川汽车站进入伊龙大桥,从伊龙大桥到滨河大道–滨河大道–豫港大道东段–杜康大道–S323–崔周路–丰鸣路,从丰鸣路到石佛寺
1、潜溪寺: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2、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加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3、宾阳南洞: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4、擂鼓台中洞:擂鼓台中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
5、香山寺: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清明寺,原名双狮洞,开凿于唐高宗时期。该洞为前后室结构,前室平面、顶部为横长方形,宽3.20米,进深2米。洞顶为浅浮雕莲花藻井。前室南壁正中刻五层密檐式方形高浮雕塔,塔身像龛,有单身坐佛、观音、千佛等。第四层檐外有,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八月题铭。
清明寺洞是龙门中型窟中较典型的洞窟之一。窟内小龛造像雕刻精巧华丽,尤其是菩萨服饰多变,动态优美。更值得一提的是题记中有雍州万年、泾阳、礼泉、三原县等人在该窟开龛造像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宗初年关中大移民的史实。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龙门大道门票:156元电话:0379-65980972开放时间:8:00-18:00交通参考路线:从洛阳汽车站进入道南路–定鼎北路–定鼎南路,从定鼎南路到凯旋东路–凯旋东路–定鼎南路–定鼎路–龙门大道–S238,从S238到龙门石窟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