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丽江在哪里哪个城市(丽江和大理是一个地方吗)

发布时间:2025-09-07 浏览量:7 次 作者:admin

丽江,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云南高原的怀抱中。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这片神奇的土地。本文将带您走进丽江,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一、丽江的地理位置

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东邻大理,南接普洱,西连香格里拉,北靠迪庆。丽江总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7.5万。这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400米至6000米之间,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二、丽江的历史文化

丽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唐宋时期,丽江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元朝时期,丽江成为云南行省的一部分。明朝时期,丽江土司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清朝时期,丽江成为云南省的一个府。1949年,丽江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古城布局严谨,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东方威尼斯”。2003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丽江的自然风光

丽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高原明珠”。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以下列举几个著名景点:

1.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区北15公里处,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山。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气势磅礴。山上有冰川、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是游客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2. 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北端,是丽江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黑龙潭湖水清澈,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潭边有古建筑群,包括黑龙祠、文昌宫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3.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郊,是丽江四大古镇之一。束河古镇历史悠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具有浓郁的纳西族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朴的民俗风情,品尝地道的纳西美食。

4. 虎跳峡:位于丽江古城西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全长约16公里,峡谷两岸山势险峻,水流湍急,景色壮观。

四、丽江的民族风情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纳西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等。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1. 纳西族:纳西族是丽江的主要民族,拥有独特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文字、东巴图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等,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活化石”。

2. 彝族:彝族是丽江的另一个主要民族,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具特色的节日,届时,彝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3.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丽江古城周边,拥有独特的白族建筑和民俗风情。白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丽江,这座镶嵌在云南高原的璀璨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丽江,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等待着您的到来。

丽江在哪里哪个省份哪个市

丽江属于云南省地级市丽江市。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丽江市区总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距昆明市527千米。

丽江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是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

丽江特产

1、雪茶。

雪茶是云南丽江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还是木氏土司的贡品。雪茶属于高山地区的产物,是天然野生的,不能人工栽培,在丽江玉龙雪山等地才能看见雪茶的身影。

2、丽江蜜饯。

蜜饯是云南丽江极具传统特色的食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丽江蜜饯有很多品种,常见的有各种水果类的蜜饯,还有各种蔬菜类的蜜饯,比如番茄、辣椒、生姜等,都可以用来做成蜜饯。

丽江是哪个省的城市

云南。

丽江是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

总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建置沿革:

建国初期,属滇西北人民专员公署管辖。12月28日,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

1950年4月,改为丽江专员公署,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维西、兰坪、中甸、德钦、碧江、福贡、贡山、鹤庆、剑川13个县。

1953年底,泸水县由保山专区划归丽江地区。

1954年8月,泸水、碧江、福贡、贡山4县划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归丽江专区代管。

1956年,将鹤庆、剑川两县划归大理白族自治州。

1957年9月,中甸、德钦、维西3县划出,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专区除代管的怒江、迪庆两个自治州的8个县外,辖丽江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4县。

1961年4月,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73年8月,怒江、迪庆两州直属省管,丽江地区只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等4县。

1980年,设立丽江地区行政公署。

2002年12月26日,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市在哪个城市

丽江在云南省,是云南省的八个地级市之一,它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距离云南省会昆明约500公里,距离云南知名旅游城市大理仅180公里左右。

丽江市在哪个城市

丽江并不属于任何城市,丽江是一个市级;丽江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离昆明大概500公里左右,下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1区4县。

丽江市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接风楼、十月文学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丽江市旅游景点必去

1.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2.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拥有险、奇、美、秀的景色,其银装素裹,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

3.泸沽湖:泸沽湖,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海拔 2690

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一个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泸沽湖有深蓝的天空和纯净的湖水,时间在这里是静止的。

4.束河古镇: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居住的纳西族居民会比较多,束河是木氏土司的起源地,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比丽江古城的历史更悠久,居住的房子都是采用木质结构建筑,具有古香古色的气息,对比云南丽江三大古镇来说比较有浓厚的古镇气息,没有那么商业化还是比较原始纯朴一点

5.木府:木府,位于丽江市古城区,是历代丽江木氏土司的府邸,建筑有了明代中原建筑风格和白族、纳西族的工艺,精美壮观,徐霞客曾赞“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府虽是土司王府,但宫室之瑰丽,不逊皇家,据说当年既是“仿紫禁城而建”,鼎盛时期,有宫舍100多间。

6.黑龙潭公园:黑龙潭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象山脚下,从大水车溯流而上,有一个晶莹清澈的泉潭,那便是黑龙潭了。这里可以拍摄美丽的玉龙雪山,观看院内的很多古建筑,还能爬上象山俯瞰古城,是古城内的重要景点。

7.白沙古镇: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

,·曾是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保留了原址纳西文化。古镇保留着原有的样子,没有被过度的开发,相比大研和束河更安静,而且抬头就能看见玉龙雪山。白沙壁画是镇上最著名的景点,绘制从明初到清初,先后延续了300多年,是了解东巴文化的好地方。

8.玉水寨:玉水寨风景区,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龙雪山脚下,山寨风光自然淳朴,尤其是空灵清澈的水景使人赞叹。这里还是纳西族的东巴教圣地,可以了解关于祭祀、造纸等独特灿烂的纳西族文化。

9.拉市海:拉市海湿地公园,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海东镇,是一片水丰草美的湿地,这里是很多候鸟的越冬栖息地,每年都会有十几万只候鸟过冬。湖边草木茂盛,如镜子般平滑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宁静和谐。湖的四周都是纳西村庄,每个临湖的村子都开辟了马场,带游人骑马观景和划船休闲。

10.蓝月谷:蓝月谷,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雪山脚下,是玉龙雪山融水的白水河流经此地形成,池水清澈见底,而且一片奇幻的蓝色,非常震撼眼球,俗称“白水河”。蓝月谷有“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四个颜色各异的湖泊,还有很多小瀑布错落有致,十分漂亮。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2107.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