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潭镇,位于我国江南水乡的腹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地方,也是游客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环潭镇,感受这里的宁静与繁华。
一、环潭镇的历史与文化
1. 环潭镇的历史
环潭镇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楚国的一个军事要塞。隋唐时期,环潭镇逐渐发展成为江南水乡的一个重要商埠。明清时期,环潭镇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江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2. 环潭镇的文化
环潭镇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许多古迹和民间传说。如:千年古刹、古民居、古桥、古街等。环潭镇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如:木偶戏、皮影戏、舞龙舞狮等。
二、环潭镇的风景与美食
1. 环潭镇的风景
环潭镇的自然风光旖旎,这里有青山绿水、古树名花。以下是环潭镇的一些著名景点:
景点名称 | 景点简介 |
---|---|
环潭湖 | 环潭湖是环潭镇的核心景点,湖水清澈见底,湖岸风光旖旎。 |
古镇老街 | 古镇老街是环潭镇的标志性景点,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古民居。 |
千年古刹 | 千年古刹位于环潭镇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 |
古桥 | 环潭镇的古桥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双桥”,两座古桥相距仅几米。 |
2. 环潭镇的美食
环潭镇的美食独具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 特色小吃:如:糯米糍粑、油墩子、豆腐花等。
* 特色菜肴:如:红烧肉、清蒸鱼、炒鸡杂等。
* 特色糕点:如:桂花糕、豆沙饼、麻花等。
三、环潭镇的发展与未来
近年来,环潭镇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下是环潭镇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
*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提高环潭镇的知名度。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台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 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如:水上乐园、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等。
环潭镇,一个充满历史底蕴、自然风光旖旎、美食丰富的江南水乡小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宁静与繁华的完美结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潭镇一定会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环潭镇位于丘陵河谷地带,总面积441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和50000多居民。历史上,这里因水运发达,曾被誉为“小汉口”,货物集散地繁忙,可直达汉口。近年来,环潭镇经济发展迅速,跻身曾都区十强,成为省级“中心镇”和“乡村工业园”之一。
交通便利是环潭镇的一大特色,’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穿越11个村庄,全长19.5公里,设有占地200亩的服务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仅4公里。随南省道横贯东西,与316国道和汉丹铁路相连,只需32公里车程即可抵达。
环潭镇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以镇区为中心,包括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和乡道,村与村之间道路畅通。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配备有一甲医院、4所中小学校,以及文化体育设施,供水、供电、道路和绿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境,集贸市场繁荣,能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农业方面,环潭镇耕地55935亩,以水田42000亩和旱地13935亩为主,土地肥沃,是中国粮食主产区。镇内拥有一座中型水库和四座小一型水库,水面面积556公顷,年水产品产量达1200余吨。森林资源丰富,共有25万亩,松木、阔叶栎木和杉木构成,其中松木林占比70%,年产食用菌100万公斤,以黑木耳和香菇为主,产量达1500吨。
矿产资源方面,环潭镇富含石灰岩,储量达到2亿立方米。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1°41′至31°56′,东经112°57′至113°09′,年平均气温23℃,日照时间280天,降雨量1000mm,无霜期295天。年平均最大风力3-4级,主要风向东南风。年平均水位在94.58米至88.62米之间,地下水位65-70厘米,土壤结构以壤土为主,PH值6.2-6.8。
扩展资料
环潭镇位于随州西南部,距市区仅35公里,东与新街、安居交界,南与均川、洪山接壤,北与枣阳、唐镇毗邻,是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丘陵地区。环潭镇版图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38个村,6个居委会,5万人口。随洪公路横穿南北,拟建中的“汉十”高速公路纵贯东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1947年12月,环潭地区获得解放,洪山县在此设立环潭市(不久即改为环潭镇),下设三个街道,在佛垣寺设立涢阳区,管辖今之涢阳、大山两个乡和文昌街的几个村。
1948年元月,随枣县委在廖寨正式成立,同年3月设立环潭区,管辖今之廖寨、大碑、许庙3个乡,玉石街的几个村及安居、新街、唐镇等地。
1949年5月,环北区又分为唐镇、安居两个区,今之河武乡和车站街的黄林村属奎峰区(即药山区)管辖。今之钟家、枣阳县的资山一带,属随枣县神农区所辖,总的状况是二县五区并存。
1951年8月19日,涢阳区更名为洪山县第七区。1949年5月至1955年5月,环潭镇、涢阳区属洪山县管辖。1955年9月21日,洪山县撤销了第七区公所,恢复涢阳区,并将唐城、史冲两乡划归枣阳市的清潭镇管辖,万和乡划归枣阳市的资山镇管辖,玉皇、钟家、胡家、财喜4个乡合并为钟家乡、皮家、龙合、佛垣、涢阳4个乡合并为涢阳乡,大山、卞棚、蜂洞3个乡合并为大山乡。1955年5月16日,洪山县并入随县之后,环潭镇、涢阳区、廖寨区并存。1956年3月12日,廖寨区、涢阳区撤销,隶属环潭区管辖,镇仍属县辖镇,下设街道办事处。1958年9月,宣布区、镇合一,成立随县上游人民公社,管辖河武、廖寨、大碑、钟家、涢阳、大山六个管理区和环潭镇的街道办事处。1960年9月,区、镇分开办公。1963年12月,又从大碑公社分出了6个大队,组成许庙人民公社。1975年8月11日,随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环潭区为8个小公社合并为两个大公社,其中,环潭人民公社由河武、廖寨、许庙、大碑、环潭五个管理区(初期叫片)和一个环潭镇(社辖)组成,机关设在环潭镇。涢阳人民公社由钟家、涢阳、大山三个管理区组成,机关设在涢阳镇。1977年3月,增设石板山管理区。1984年3月22日,环潭、涢阳合并环潭区,同时,撤销了环潭、石板山、殷张山三个管理区,其中环潭管理区一分为三,交给环潭镇的三个街道管理,石板山交大碑管理,殷张山一分为二,交涢阳、钟家管理。环潭区下设河武、廖寨、许庙、大碑、钟家、涢阳、大山六个乡和一个涢阳镇,环潭镇下设玉石街、文昌街、车站街,机关均在环潭镇。1984年9月,环潭区和环潭镇合并为环潭镇。1987年9月17日,撤区并乡,环潭镇和涢阳乡分设。
2005年2月28日,曾都区委、区政府《关于调整乡镇区划精简乡镇机构人员的实施方案》(曾发[2005]9号),涢阳乡合并至环潭镇成立新的环潭镇。党政机关内设机构3个: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生办牌子)。
2006年3月31日,将财政所、经管站整合为财经所,定编22人,林业站定编6人,动物防疫监督员定编2人。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中心、计生中心、文化中心、网络中心、社服中心、畜牧特产中心、农机中心、房产中心、村镇建设中心、水利水产中心、环卫所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中介服务组织或经济实体。转制后,原事业单位编制收回,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镇“三办一所”,行政执法职能由区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各项公益性职能由镇人民政府承担。2005年4月,彭友树任党委书记、镇长,黄苹任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唐树武、黄道金、严华强任党委副书记,雷斌、裴仁斌等3同志为副镇长。
2006年11月,彭友树同志调区政府办公室工作,黄苹同志任环潭镇党委书记、镇长,唐树武同志任环潭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2008年4月23日,区委提名黄道金同志任环潭镇人大主席,唐树武同志任环潭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严华强同志兼任环潭镇纪委书记,江兵同志任环潭镇党委委员。
环潭镇版图面积441平方公里,属丘陵河谷地带;辖32个村(居)委会,50000余人。解放前,水运兴旺时,方圆百里货物均在此集散,顺流而下直抵汉口,有“小汉口”之称。近三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曾都区十强之列,是湖北省级“中心镇”和“乡村工业园”之一。
环潭镇贯通的“汉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穿越环潭镇11个村,全长19.5公里,境内建有占地200亩的服务区,镇区距高速公路开口仅4公里。随南(随州–南漳)省道横穿东西,驱车32公里,即可进入316国道和汉丹铁路。
环潭镇以镇区为中心构成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道交通网络,村村组组通车。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有一甲医院,中小学校4所,文化体育设施齐全。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无线电话、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环潭镇,集贸市场繁荣,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耕地55935亩,其中水田42000亩、旱地13935亩,土地肥沃,属中国粮食主产区。
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4座,可养水面556公顷,年水产品总量1200余吨。现存森林面积25万亩,其中松木林占70%,阔叶栎木林占25%,杉木占5%,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拥有100万桐食用菌生产规模,年产黑木耳、香菇1500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储量2亿立方米的石灰岩。
环潭镇地处北纬31°41′至31°56′,东径112°57′至113°09′,年平均气温23℃,分布在3-6月,最高气温39℃,分布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最低气温-4℃,主要在12月下旬和元月上旬。年平均日照时间280天(31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mm,主要在5-9月份。年平均无霜期为295天,主要在2-11月份。年平均最大风力为3-4级,主要风向东南风。年平均最高水位94.58米,最低水位88.62米。地下水平均径流深度为317mm,年径流量为2.1亿m3,地下水位距地表面为65-70cm。土壤结构:壤土占60%,沙壤土占10%,油沙壤土占30%,PH值为6.2–6.8。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