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白银市天气(白银市天气预报一周七天)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量:8 次 作者:admin

白银市,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四季分明,风光旖旎,被誉为“塞上江南”。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白银市,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白银市概况

白银市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下辖两区三县,总人口约110万。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白银市四季天气特点

1. 春季(3月-5月)

白银市春季天气多变,气温逐渐回暖,但早晚温差较大。此时,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白银市春季的平均气温:

月份 平均气温(℃)
3月 4.5
4月 10.5
5月 16.5

2. 夏季(6月-8月)

白银市夏季天气炎热,气温较高,但湿度相对较小。此时,阳光明媚,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白银市夏季的平均气温:

月份 平均气温(℃)
6月 21.5
7月 24.5
8月 23.5

3. 秋季(9月-11月)

白银市秋季天气凉爽,气温适中,是旅游观光的最佳时期。此时,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白银市秋季的平均气温:

月份 平均气温(℃)
9月 12.5
10月 8.5
11月 5.5

4. 冬季(12月-次年2月)

白银市冬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但雪景迷人。此时,银装素裹,世界一片洁白,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白银市冬季的平均气温:

月份 平均气温(℃)
12月 -7.5
1月 -9.5
2月 -6.5

三、白银市特色天气现象

1. 沙尘暴

白银市地处沙漠边缘,春季和秋季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为白银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2. 伏旱

白银市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容易出现伏旱现象。伏旱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近年来,随着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伏旱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3. 冰雹

白银市夏季偶尔会出现冰雹天气,冰雹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

四、白银市旅游建议

1. 春季:赏花、踏青、游山玩水。

2. 夏季:避暑、度假、游览名胜古迹。

3. 秋季:摄影、赏秋、品尝美食。

4. 冬季:滑雪、泡温泉、感受雪景。

白银市天气四季分明,风情万种。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这里都能带给你独特的感受。快来白银市,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吧!

甘肃省白银市冬天天气怎样

白银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甘肃省白银市的极端天气是季节性的还是突发性的

甘肃省白银市的极端天气其实是季节性的。

在5月,白银的天气特征是早晚温差较大。白天平均24℃,夜间平均10℃,需做好防寒防风措施。今年5月,天气还受降水、冰雹等因素影响。据中新网报道,甘肃省气象局在5月21日的重要天气提示中提到,“21日-22日甘肃省有一次大风沙尘、降温降水天气过程……5月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冰雹、雷电、阵性大风等不利影响”。

景泰县气象局相关人员称,气象局的主要领导给组委会的主要领导发送了比赛场地的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专报中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级风向等信息,“但是具体的冷空气过境信息没有。”

参赛选手在《流落南方》中形容当天的天气,“我戴一副无指手套,用登山杖,手冻的受不了,就把登山杖夹在腋下,慢慢往山上走。很快,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这是在除东北的冬天外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

人体失温可分为轻度失温和重度失温:

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重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天气预报

靖远县天气

今天8月23日星期四

白天晴高温 29℃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晴低温 15℃无持续风向微风

明天8月24日星期五

白天多云高温 30℃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阵雨低温 16℃无持续风向微风

后天8月25日星期六

白天多云高温 28℃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 15℃无持续风向微风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2371.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