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交河故城遗址(交河故城遗址五期保护工程第三次)

发布时间:2025-09-11 浏览量:3 次 作者:admin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交河乡,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遗址,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这座千年古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河故城,探寻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韵。

一、故城概况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西郊,距今已有约2000多年的历史。这座故城地处吐鲁番盆地的中心地带,北依博格达山,南临火焰山,西接天山山脉,东靠沙漠。故城由土墙、城墙、房屋、街道、寺庙等建筑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据史料记载,交河故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之一。在汉代,这里曾设立交河县,是西域36国之一。唐宋时期,交河故城逐渐衰落,直至明代,故城被废弃。

二、遗址价值

1. 历史价值

交河故城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见证了我国古代与西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故城内的房屋、街道、寺庙等建筑,为我们了解古代西域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2. 文化价值

交河故城遗址是我国古代生土建筑艺术的代表,其建筑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故城内的壁画、雕塑等艺术品,展现了古代西域人民的信仰、生活习俗和艺术审美。

3. 旅游价值

交河故城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三、遗址保护与传承

1. 遗址保护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交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遗址周边的环境治理,对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等。

2. 文化传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交河故城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如举办交河故城历史文化研讨会、举办丝绸之路旅游节等,提高人们对交河故城的认知度。

交河故城,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见证了古代西域文化的繁荣。如今,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让我们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交河故城的千年古韵流传千古。

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

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主要景点有大佛寺、苏公塔、万佛宫等,大佛寺位于交河故城中央大道的北端,是交河故城遗址中现存52个佛教遗址中最大的佛寺。寺门向南开,寺院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面积达5192平方米(不包括僧侣居住区)

此塔全部用青灰色砖建成,髙44米,塔基直径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万佛宫坐落在火焰山脚下,是一座典型的维吾尔族风格的建筑,据说是仿照吐鲁番晾房而设计的。万佛宫外部和内部的佛像壁画都是由泥筑的,所以这里被称为“大漠土艺馆”

交河故城建于一个自北向南,高30余米的黄土地上,长1650米,最宽处300余米,四周无城墙,崖岸笔立如削,壁垒天然。而这些建筑,不是用泥瓦筑起来的,而是从地下一寸寸掏出来的

最先来到交河的居民,在崖体上开出第一块平整的空地,造就院落,然后在院墙上掏出半地穴式的洞为居住地,这便是交河的最早面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民族退出交河的历史舞台,另一个民族又潮涌而来,在原来的居址上再向下掏挖,建成更大更完备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屋舍

如此的美景,如果没有机遇,或许人们就错过了。在黄土快要把这座城市淹没的时候,交河故城被人发现,并受到重视。1993年,100多位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用他们的小铲、小刷,小心翼翼地剥开了蒙在交河故城上的千年尘埃。长达8年的奋战后,交河从重重的历史烟云中显现出来了

现时的交河故城保护|交河故城

[摘要]交河故城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大型生土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城址之一,整个城市的建筑方法、布局特征在世界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交河故城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及研究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在探讨西域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交河故城;文化遗产保护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乡将格勒买斯村(原五星公社7小队)北侧,坐落于酿孜不落河谷和阿斯喀瓦孜河谷环抱的台地上,平面呈略柳叶形,为西北东南向。交河台地的北侧,西侧和南侧,在河流长期侵蚀的作用下而形成四块台地,即1~4号台地。交河故城是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好、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建筑。1961年被首批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交河故城的概况

1. 交河故城的历史沿革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吐鲁番地区委派“戊己校尉”,设立“交河壁”。北魏至唐初,作为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郡。设立西州后,该城为西州管辖下交河县。唐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部护府,最初曾设于此城,交河城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公元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曾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州。13世纪末,毁于蒙古贵族叛乱的战火中。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与此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伴随着这一地区宗教文化的更替,交河城被彻底废弃了,交河城延续了1300多年。这么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连接内地与西域的门户,也是沟通塔里木、准格尔两大盆地的重要通道,也就是说交河城凝聚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现象。

2. 交河故城的现状

交河故城整个城市的总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平方米,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故城内现存佛教遗迹52处,古井316眼,窑洞106孔,房舍1389间,制陶窑址7处,城门4处,街道长度1908m,巷道34条,共计2241m,防护墙遗址1041m,墓葬区15万m2。从现存遗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区:中心佛塔以北至东北佛寺为寺庙区;中心大街西侧为西域区;东侧以东西大街为界,以北为东城区;以南为官署区;南大塔以南为南车南城区;东北佛寺以北为墓葬区。整个城市的建筑方式有三种:一是“夯筑法”,二是“减地留墙法”,三是“版筑泥法”,其中“减地留墙法”和“版筑泥法”是交河城独有的建筑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找到能与交河城这两种建筑方法相对应的对比材料。在苏贝希遗址中发现的房址大多都是半地穴和地表上用泥块垒墙的两种方法建造而成,可以认为交河城的这两种建筑方式都是车师人固有的传统。

二、交河故城的破坏原因

1. 自然破坏的因素

吐鲁番是强风沙暴的主要灾害区,风沙暴的破坏性极大,常毁坏房舍、农作物、埋没渠道、剥蚀土壤,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也是毁坏文物遗址的主要祸源;其次交河故城位于雁木西西背斜东端,根据地质资料,在盆地中央的一系列背斜的南侧,有总体呈斜裂活动层分布,这些活动层,在晚更新世至全更新世曾出现过活动。再者东天山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形成的洪水,每年7、8月间通过塔尔朗、大河沿两道河沟和戈壁下泻(下渗)至环绕交河的雅尔乃孜河沟,这样洪水会造成故城崖体的坍塌。雨蚀、地震和地表温度的昼夜差别之大等都属于破坏交河故城的自然因素。

2. 人为破坏的因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法、英、德、日、瑞等国均以科学考察为名先后在交河故城考察发掘。在此过程中许多遗址被毁,壁画被盗,墓葬被挖,掠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个时期的浩劫,对故城遗址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故城废弃之后周边的农民为了生产生活,不断地将城内建筑遗址中残留的一部分门、窗、椽、柱和砖瓦、土坯等建筑材料拆除运走,使每座建筑的生土结构部分暴露于风雨的侵蚀之中。农民不仅取走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建筑材料,还将房舍坍塌下来的墟土取走并挖掘房舍墙体作为农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参观故城的人数与日俱增,有些游客没能完全理解风景区和文物景区间的差别,文物保护意识比较低的情况下部分游人随意攀登、刻画、掏挖、丢弃垃圾等人为因素对故城遗址也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再者由于部分导游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组织能力存在不足,可能在给游客讲解交河故城的历史过程中不够深入生动,因而无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这些问题也会破坏故城内的文物和环境。

三、现时的交河故城保护

1. 交河故城的保护现状

1992-1996年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的保护维修工程,是中国政府首次采取中外合资的方式对古代大型遗址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保护修缮。1999年成立了交河故城管理处,专职负责交河故城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2003年《交河片区文物保护详细规划》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区人们政府公布实施。2004年自治区人们政府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5月28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交河故城项目开工。第一期工程中完成了故城东面崖体自南向北的18处区域加固,城内东北佛寺,官署西洞口,大佛寺3处文物本体的修复工作。此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完工。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的土遗址加固工程之一。第二期工程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主要完成了官署、南门阙等价值较高而危险的重要文物本体保护及西崖体的载体加固保护。还修建了总长度分别为2060米的东沟防洪堤和全长1839米的西沟防洪堤。三期工程即将开始。吐鲁番交河故城二期维修抢险加固工程,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第一名。在抢险加固中,专家们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原则进行保护加固。采用土坯砌筑、锚杆、渗透注浆、充填注浆等技术方法对遗址进行了加固;采用局部改沟、筑堤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表汇水、积水,进行了环境治理。此外在古城内外安装了摄像头,并修建了监控室。

新疆交河故城

新疆交河故城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是目前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近交河故城,看到一对在岁月的磨砺下,风化形成的接吻的骆驼,在历经数年的时代变迁之后,仍然相爱相守在风中,不弃不离。这让我想到一句诗,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大抵就是这种感觉。

走在交河故城之中,摸着古旧的城墙,会有穿越到楼兰遗址的感觉,脑海里的旧影片一幕幕划过。仿佛看到在篝火旁,舞姿美妙,美丽妖娆的蒙面公主,爱喝酒吃肉爱大笑的国王,还有许多穿着美丽裙装的女人们。

脾气暴躁的将军,喜欢吃带血丝的羊肉,爱跳舞的女人们,都穿着或青或蓝的裙装。犯错被处罚的宫女,在悄悄的抹眼泪,可爱的孩子们,歪着脑袋往嘴里塞葡萄。篝火一明一暗,月亮在空中笑着看人世间的清欢。

看到一位穿着符合当地特色的服装的女子,在阳光下拉着裙子旋转了几圈.而后,坐在地方,呆呆的陷入沉思,她发呆的样子,好美。我想,她和我一样,思考着这里曾经发生那些浪漫的故事。也或许,她想到了她的前生今世。

我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相信一切因果与轮回。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2457.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