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恭王府平面图(恭王府平面图详细图)

发布时间:2025-09-22 浏览量:6 次 作者:admin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是清代王府建筑的典范。自1759年建成以来,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我国古代王府的辉煌与变迁。本文将从恭王府的平面布局入手,解析其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一、恭王府平面布局概述

恭王府占地约6.6万平方米,由多个院落组成,分为东院、中院、西院和花园四大部分。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布局。

1. 东院:东院是恭王府的主入口,设有大门、仪门、东西配房等建筑。大门两侧分别有石狮一对,象征着王府的威严。仪门是宾客进入王府的必经之地,寓意着主人对宾客的尊重。

2. 中院:中院是恭王府的核心区域,包括大殿、东西配殿、后殿等建筑。大殿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地方,东西配殿用于接待宾客,后殿则是主人居住的地方。

3. 西院:西院是恭王府的辅助区域,包括花园、书房、亭台楼阁等。花园以山水为景,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体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4. 花园:恭王府花园是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以山水为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园内有假山、池塘、曲桥、亭台等景观,是一处集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的园林。

二、恭王府建筑特色

1. 建筑风格:恭王府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满族的建筑特点,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又有南方建筑的精巧细腻。

2. 建筑材料:恭王府采用优质木材、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3. 建筑布局:恭王府布局严谨,各院落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恭王府文化内涵

1. 宫廷文化:恭王府曾是清朝皇室成员的居住地,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氛围。

2. 皇家礼仪:恭王府的建筑和装饰都体现了皇家礼仪的严谨和庄重。

3. 民间风情:恭王府在保留宫廷文化的也融入了民间风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四、恭王府历史价值

1. 建筑价值:恭王府作为清代王府建筑的典范,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2. 文化价值:恭王府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资料。

3. 旅游价值:恭王府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恭王府,这座充满历史沧桑的古代王府,以其独特的平面布局、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通过对恭王府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王府的奢华与智慧,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王府的平面图是怎么样的

1. 恭王府:清代王府建筑的典范

恭王府,这座清代规模最为宏大的府邸,曾是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府邸,后来更是成为了恭亲王奕欣的居所。它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西皮卖街17号,以其大气磅礴的规模,占地约6万平方米,展现了清代皇家建筑的极致风采。

2. 恭王府的布局与建筑群落

恭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共有30余处建筑群落,布局严谨,轴线对称,从南到北错落有序。其中,中路建筑是府邸的核心,银安殿与嘉乐堂两座建筑犹如明珠般镶嵌其中,分别代表着王府的庄重与乐章。

3. 银安殿:威严与艺术的交融

银安殿,作为王府的主体建筑,是重大活动的举办地。其五间面阔、歇山顶设计,绿色琉璃瓦的屋顶,虽曾经历1921年的大火,但其雄伟气魄依旧可窥见昔日的皇家威仪。

4. 嘉乐堂:文化的见证者

嘉乐堂作为中路建筑的收尾之作,五开间硬山顶,悬挂着“嘉乐堂”的牌匾,寓意吉祥与欢乐,见证了恭王府的礼仪与文化传承。

5. 东路与西路:雅致与历史的记忆

东路的的多福轩和乐道堂,以及西路的葆光室与锡晋斋,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锡晋斋更是珍贵文物的藏品之地,其精美的楠木构造和匠心独运的细节,让人叹为观止。

6. 后罩楼:连接府邸与花园的纽带

后罩楼,连接着府邸与花园,长达百米,拥有“九十九间半”的美誉,每一扇窗户都仿佛记载着王府的秘密,独特的砖雕窗格更是融合了园林艺术与历史的记忆。

7. 恭王府:历史的宝库

恭王府,这座历史的宝库,每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折射出清代皇家生活的繁盛与变迁。想要深入了解这座王府的平面图和背后的故事,不妨亲自走进思迪Museum,感受那芹握慎穿越时空的华美篇章。

恭王府游览路线推荐及游玩时间介绍(附必玩景点)

恭王府是一处极具规模的特色古代建筑群遗址,也是清朝中后期规模最大的王府,最开始由历史上著名的贪官和_开始修建,后来成为恭亲王的府邸,现在被开发出来,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本线路以讲和_的历史史实为主体,沿路欣赏花园美景。游程约2小时,适合团队。

1、路线推荐

售票处—检票处—一宫门—二宫门—银安殿—多福轩—乐道堂—嘉乐堂—葆光室—锡晋斋—后罩楼—西洋门—独乐峰—沁秋亭—垂花门—牡丹园—大戏楼—蝠厅—升官发财路—邀月台—滴翠岩—秘云洞—澄怀撷秀—秋水山房—妙香亭—榆关—箭道—东府墙—出口

2、游玩时间

2个小时就可以了

3、景点介绍

1.售票处

2.检票处

3.一宫门

即恭王府府邸正门,三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

4.二宫门

5.银安殿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

6.多福轩

奕_会客处,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院内有古藤萝一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又被称为“藤萝院”。

7.乐道堂

恭亲王奕_起居的地方。奕_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因此得名。

8.嘉乐堂

和_时期之建筑。目前仍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_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_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_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9.葆光室

据说是恭亲王会见族人、朋友的客厅。至今尚悬挂咸丰皇帝御书“葆光室”匾额。其室内保存完好的木天花,被专家学者所推崇。

10.锡晋斋

原名“庆宜堂”,俗称楠木房。“庆宜堂”据说缘起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锡晋斋名称,一说是恭亲王奕得到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后所起;另一说是小恭王溥伟所起。

11.后罩楼

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俗称“99间半”。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后罩楼中间开有府邸通往后花园的门

12.西洋门

汉白玉石拱门,为花园正门,座落在中轴线上,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具有西洋建筑风格,门额石刻上的“静含太古”和“秀挹恒春”中的静和秀是园主人希望达到的两个境界。

13.独乐峰

13.独乐峰

正对花园正门,是高约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赏石,有点缀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屏风的作用。石之命名“独乐峰”,或许套用司马光“独乐园”之意。抬头仰望,只见“乐峰”二字,而“独”字隐于石的顶端,这种方法耐人回味。“独乐峰”由于多年风化已经形成一种自然美,像软水漩涡,像淡云舒卷,古朴典雅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14.沁秋亭

又名“沁秋亭”。亭后假山中老井的水潺潺流入小亭内的沟渠。园主人在初春、盛夏、深秋时节邀客来此,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亭内彩绘有二十四孝、白蛇传等故事。

15.垂花门

其名得来缘由两侧门檐下的短柱象倒垂的花蕾。门的形状似皇宫中的“毗庐帽”门样式。

16.牡丹园

园内种植数株牡丹,因春季牡丹花盛开争相斗艳而得名。北侧有一高大的藤萝架,春季倒挂串串紫色藤萝花,与大戏楼内绘满梁柱的藤萝彩画内外呼应,动静相辉。

17.大戏楼

典型的中国传统大戏楼。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南部后台为演员化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地方。奕_生日在农历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

18.蝠厅

花园中路的最后一座建筑。因其形状像展翅飞翔的蝙蝠,故名“蝠厅”,也是出于祈福的用意。由于此建筑构成一个蝠形平面,因此有人说“此厅自早至暮皆有日照”,被誉为

“北京古建筑只此一例”。据说恭亲王奕_常在此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谋划军国大事。恭亲王之孙,著名书法家溥儒(溥心_)曾在蝠厅居住、作画。

19.升官发财路

在山两侧的爬山斜廊最下方只有两磴石阶,再往上则斜坡平坦而无台阶,民间戏称此路为“平步青云路”,也俗称“升官发财路”。也寓意若得“才财”两运,须奋发图强,求真才实学,抓机遇转变,成命运大器。

20.邀月台

位于滴翠岩山顶,为全园最高点。平台上建有三开间房绿天小隐。此为府主人休憩待客,纳凉赏月,品茗食点,听琴敲诗之处。

21.滴翠岩

太湖石叠成的宝_。其设计水平之高,砌作技术之精,为恭王府花园所独有。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假山顶的曲径小道,小道顶端各卧有一带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

内,夏、秋高温潮湿,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有一长方形小池,原与方塘之水相连。池中三组叠石,意

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

22.秘云洞

位于滴翠岩中心腹部。古代以石为云根,为秘藏仙云之洞府。洞正中镶嵌康熙帝御笔“福”字青石碑一座。因康熙手书流传于世甚少,此“福”字又造诣精湛,广涵博意,为绝世珍宝,堪称“天下第一福”。

23.澄怀撷秀

又名“养云精舍”,是恭亲王奕_在花园的书斋。屋前种植梧桐,室内几案清洁,罗列着图书及鼎彝,静穆肃然,古香袭人。

24.秋水山房

靠山面湖的三间敞轩。据记载府主人曾在此练功习武。早年在南墙上曾有巨幅彩绘“萃锦园”全图,蔚为壮观。

25.妙香亭

双层木结构平顶式方亭。上圆下方的两层顶为其独特之处,以建筑语言诠释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精品。

26.榆关

花园西路之门,是一段有二十多米长的城墙,城墙上有垛口,门洞北墙石额上书写着“榆关”二字。

有专家认为,满洲贵族在取得全国统治以前,生活在山海关以北的广阔土地上。与明朝的政治、经济往来都必须通过山海关。后又在山海关下与明朝军队进行了数年的拉锯战,是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才取得天下。园子的主人站在榆关的城墙上向北看,有遥望、怀念故土之意。也有的园林专家认为是“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园林艺术。

27.箭道

后罩楼与花园南山坡之间的宽敞大道,曾是府主人跑马射箭之地。同时起着府邸与花园之间的隔断和衔接作用。

28.东府墙

29.出口

恭王府美食攻略:

恭王府门票及预约流程:

恭王府交通攻略:

恭王府附近住宿:

恭王府占地多少公顷

恭王府占地面积6.112公顷,由府邸和恭王府花园两部分,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米。恭王府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 4小时。它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因恭亲王奕欣居住而得名。

府邸建筑

银安殿

俗称银銮殿,是王府中的主体建筑,也是王府的正殿,主要用于举办府内重大礼节性的活动,只有重大事件或节日才会使用。1921年,因主人烧香不慎失火,大殿同东西配殿一起焚毁,但此殿高大的气魄仍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当年威严肃穆的王府气派。银安殿面阔五间,歇山顶,正殿用绿色琉璃瓦。其建筑上的彩绘不能使用皇帝专用的和玺彩画,但可以用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如金琢墨石碾玉,龙锦枋心,套殿可用墨线小点金,大殿井口天花可用坐龙。

嘉乐堂位于银安殿后面,是恭王府中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正厅,前出廊,五开间,硬山顶。大门正上方悬“嘉乐堂”匾额。

东路建筑

东路的前院是多福轩,后进院是乐道堂。

前院多福轩是穿堂客厅,次厅主要作用是接待客人、亲戚或来回禀事物的下属,还可以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等。当时厅内四周挂满福寿字匾,屋内摆设都是根据历史照片,按照原来情况布置的 ,陈列着许多有关恭王府的历史照片。

后进院落正房名“乐道堂”,是东路建筑中最大的一间。在恭亲王时代,这里是他日常居所。恭亲王奕欣皇子在此时,道光帝曾赐予“乐道堂”匾额,所以此处或许也是因此而得名。

西路建筑

西路建筑与庭院相对中路与东路更为雅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

葆光室位于府邸西路,在和珅与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其中最精致的是葆光室,其里外屋檐都是绘制彩画,最让人惊叹的是中外屋檐的彩绘,都是当时全国最高水平的彩画技术师绘制,同样内檐的彩画也是美轮美奂,“府里面廊檐下的金色图案都是镀的真金”。早在清朝,这里是道光皇帝祭奠先人之后的休憩地。这次重新修建之后,主要用于展示恭王府遗留下的古物。葆光室的匾额是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为恭亲王奕欣御题,意义深远。

锡晋斋是恭王府建筑中的经典之作,最有历史记忆的当属锡晋斋。平面凸字形,厅内东、西、北三面为两层的仙楼,楼上楼下均以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分隔。史册记载,锡晋斋用楠木建造是和珅的第十三条罪状。据称,当年和珅派下属太监去学习借鉴故宫的建筑,要求工匠模仿宁寿宫的建筑布局建造,地砖用珍贵的火山岩打磨出金黄的纹理,再配以金丝楠精雕,效果非常华丽,远超出臣子可以具备的建筑规格。光绪六年,恭亲王奕欣从成新王府得到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名家书法作品——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帖》,非常珍视,即藏于此,逐将此处命名“锡晋斋”。

后罩楼

在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是贯连东、中、西三路建筑的二层后罩楼。整栋楼长度约一百八十多米,立面房间有一百零八间,俗称“九十九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东名“瞻霁楼”,西称“宝约楼”,特别有气派。后罩楼的西边有国内唯一的室内景观园林,利用五间房营造的“小迷宫”。后罩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开间都设有一窗,上层有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样式各不相同,有圆形、方形、桃形、石榴形、卷书形、银锭形,还有以蝙蝠、磬和鱼构成的“福庆有余”等。窗口砖雕精细,古朴典雅,与其北侧花园的风格和谐统一,融为一体。楼中间偏西一间的下层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据说,和绅家宝物数不胜数,为了记住各类宝物在哪,可谓绞尽脑汁,他给每间屋子都做了记号,那就是每扇窗户的形状都不一样。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5035.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