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主持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李鸿章故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是李鸿章晚年居住的地方。这座故居见证了李鸿章的一生,也承载着百年风云的历史变迁。本文将围绕李鸿章故居,探讨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
李鸿章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当时,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负责治理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区。这座故居是李鸿章在南京的官邸,也是他晚年居住的地方。
二、建筑特色
1. 建筑风格
李鸿章故居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有西方建筑的特色。故居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院落中,有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环境幽雅。
2. 建筑布局
故居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正门位于院落东南角,门前有石狮一对,气势磅礴。正厅为故居的核心区域,是李鸿章接待宾客、处理公务的地方。两侧厢房用于居住和办公。后院为私人花园,有假山、亭台、池塘等景观。
3. 建筑装饰
故居建筑装饰精美,雕刻工艺精湛。正厅、厢房等处的梁柱、门窗、栏杆等均采用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文化价值
1. 历史价值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历史的重要见证,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故居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晚清时期的历史变迁。
2. 文化价值
故居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其精美的雕刻工艺、独特的建筑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 教育价值
李鸿章故居作为一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游客可以在此了解李鸿章的一生,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改革思想,激发爱国情怀。
李鸿章故居,这座百年风云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李鸿章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02年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辗转运回合肥,1903年葬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集。李氏家族后人为祭祀他,在墓旁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享堂。1985年,享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墓园,分为享堂区、合葬区和仓房区。享堂有前、中、后三进,两个四合院,分为门厅、前堂、寝堂。西侧是李鸿章与赵氏夫人合葬墓,墓前有神道碑引导。神道碑上主要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赠他和封赏李氏子孙的情况,由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东侧是仓房,主要是储藏用于维护享堂和日常开支的粮食,现布置有《江淮地区农俗陈列》。该陈列用大量的实物展现了江淮地区的农具以及农民的生活情况。
合肥李鸿章故居门票价格:20元/人。学生凭学生证(不包括研究生证)是10元/人。凭导游证、记者证、军人证和老年证(60岁以上)和身高120厘米以下的儿童是免票的。
一、李鸿章故居简介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为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是合肥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
故居的建筑由南到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木雕精美,各厅堂中布满李鸿章的展览。
走马楼是整个故居的精华,为“回”字型木楼,一楼有“李鸿章与招商局”展览,二楼是小姐们的闺房。
故居主体建筑的东侧是陈列馆,介绍李鸿章领导的淮军,陈列着当时淮军的铠甲,还有五色圣旨等。
二、李鸿章故居相关景点信息
1、景点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08号(近宿州路)
2、交通
乘坐1、3路公交车至黄山大厦站下车;或乘2路至百花井站下车均可;
3、开放时间
08:30-18:00(夏季),08:30-17:30(冬季)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享堂免费开放时间 09:00-16:30
4、咨询电话:0551-62616772
5、李鸿章故居官网李鸿章故居
扩展资料:
1、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
2、配偶
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故。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畇之女。侧室莫氏,侍妾冬梅。
3、儿子
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
李经述:诗人,三品参赞官。其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即两江总督张之洞兄长之女张氏。
李经迈:出使奥国钦差大臣。
李经溥
4、女儿
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嫁张佩纶(同治进士)。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鸿章
逍遥津街道,其名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源于孙权与张辽在合肥之战中的传奇逃离。公元215年的建安二十年,孙权的十万大军攻合肥受阻,被迫撤退时遭遇张辽袭击,孙权在危急中飞跃断桥逃生,这一幕在《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赋予了逍遥津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而得名至今。
该街道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东南,东邻南淝河,南接环城南路,北至环城北路,西与桐城路和六安路为邻。逍遥津街道管辖红旗、四牌楼、九狮桥、义仓、县桥、拱辰六个社区,总面积达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61万人。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合肥市商务区的核心地带,它承载着合肥市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核心功能。
街道区域内古迹众多,如三国时期的逍遥津战场、李鸿章故居和高家祠堂等,历史底蕴深厚。宗教场所也分布广泛,明教寺、基督教堂和清真寺并立。交通网络发达,长江中路等主要干道贯穿,商业繁华,汇聚了合肥百大、苏宁电器等大型商场,如淮河路步行街和寿春路婚庆街,见证了逍遥津的繁荣发展。
在社会保障方面,街道拥有安徽省人才市场和合肥市人才市场,教育设施完备,包括合肥三中、六中、九中等知名学校和逍遥津小学等,省立医院和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资源也丰富。公共设施齐全,银行和邮局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近年来,逍遥津街道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指导下,致力于打造“首善之街”和“全国示范街区”,强化团队协作,提升街道发展品质和服务效率,打造幸福社区。如今,这里环境安定和谐,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已发展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理想之地。
扩展资料
逍遥津街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东大门,东北至环城路,南至长江中路、西至宿州路。逍遥津公园、古教弩台明教寺、李府、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位于本辖区。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街道下辖5个社居委,党工委下设14个党支部,1个社区党总支,共有党员285名,地区独立支部以上单位64家,在职党员2000余人。逍遥津公园、古教弩台明教寺、李府、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位于本辖区。街道下辖 7 个团支部。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