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钱塘江大潮死了多少人(钱塘江大潮伤亡最大视频)

发布时间:2025-10-11 浏览量:0 次 作者:admin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奇观。在这壮丽的自然景观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生命的悲歌。本文将回顾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悲剧,分析其成因,并从中汲取教训,以期警醒后人。

一、钱塘江大潮的奇观与悲剧

钱塘江大潮,又称“潮涌钱塘”,是指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涌潮现象达到高潮的壮观景象。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便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在这壮丽的景观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生命的代价。

据史料记载,自南宋以来,钱塘江大潮共造成数百人死亡。其中,最惨烈的一次发生在1938年,当时潮水瞬间涌入杭州市区,导致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灾。这场悲剧再次将钱塘江大潮的凶险暴露在世人面前。

二、钱塘江大潮悲剧的成因

1. 自然因素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钱塘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天文因素密切相关。钱塘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地球自转和月球引力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涌潮现象。钱塘江上游的江水在流经狭窄的河段时,受到地形的约束,水流加速,导致潮水汹涌。

2. 人类活动

随着人类对钱塘江流域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潮的威力愈发惊人。例如,上游的水坝建设改变了江水的流量和流速,使得涌潮更加剧烈。过度捕捞、河床淤积等人类活动也对钱塘江大潮的威力产生了影响。

三、钱塘江大潮悲剧的警示与反思

钱塘江大潮的悲剧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和防范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防灾减灾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一问题。

1.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钱塘江大潮的悲剧提醒我们,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政府部门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2. 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和防范工作

钱塘江大潮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防范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3. 传承和弘扬防灾减灾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防灾减灾的传统。在钱塘江大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应加大防灾减灾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一问题。

钱塘江大潮的悲剧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我们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不能忽视防灾减灾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是吴国的哪个人在钱塘江被大潮给淹死了

世界上有两大涌潮现象:一处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另一处则在中国钱塘江北岸的海宁市。海宁潮,又称钱江潮,由来已久,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

海宁潮之所以特大,民间传说是因吴国大夫伍子胥怒不可遏,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而钱江涌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从东汉哲学家于充开始,人们就开始探寻科学的答案。根据现代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这个时候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这个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而溯江而上到达海宁的盐官已不足3公里,可这时江潮却以每秒10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水面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加上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潮头便形如立墙,势若冲天,举世闻名的海宁潮便由此形成。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海宁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时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尤以每月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个观潮佳日,“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

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涌潮未来之前,钱塘江平静又浩瀚。但见江流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江潮初起时,东方天际处,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细雨声,极目望去远处显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那银线变得愈粗愈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作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地滚来。尔后,潮头临近,沧海横流,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刻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数米高的矗立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刹时间,潮峰从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去。除了盐官海塘是观潮最佳点外,盐官以东7公里的八堡和盐官以西11公里的老盐仓也成了新的观潮佳处。在八堡海塘,可以看到八堡“碰头潮”,东、南两潮汇合,双龙相扑,天崩地裂,潮峰突起叠成冰山雪峰,令人惊心动魄;老盐仓地段有座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坝,江潮来到这里猛冲丁字坝时,一声霹雳,如蛟龙脱锁,怒吼回首,潮头突兀竖起,返身扑向十八层石阶的鱼鳞石塘,霎时扬起银色暴雨,冲向天际,煞是惊险,人称“返头潮”;而观赏半夜潮更是月影银涛,十万奇军。一潮三看赏四景,令人荡气回肠。宋苏东坡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补充:

钱江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风势: 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历史上哪一年的钱塘江大潮最危险

钱塘江一直是中国人领略潮水万马奔腾气势的胜景,素来有“天下第一潮”的美誉。

但是胜景之下,壮丽的钱江潮每年都要夺走许多观潮和戏水者的生命。根据钱塘江的涌潮特点,潮景壮观之处往往是最危险之处,而最危险的位置莫过于钱塘江北岸呈“丁字形”的丁字坝。丁字坝的作用是为了减轻潮水对钱塘江堤塘的冲击。当钱塘江潮到达丁字坝后,因受阻而发生碰撞,如果此时潮涌高度较高的话,激起的浪头可达数米甚至十多米,就能轻而易举把一个人卷入江中。而在丁字坝前形成的回头潮,更会把落水者搅得晕头转向,顷刻间失去与潮水搏斗的力气与智慧。

近年来钱塘潮水吞人最多的是1993年的10月3日,有86人被瞬间冲出堤岸的潮水卷入江中,其中19人死亡,27人受伤,40人下落不明。

钱塘江大潮死人为什么还有人千里迢迢的去

因为是奇观。

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南宋每年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涌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钱江观潮 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9124.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