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楼”。它不仅是湖南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将带您走进岳阳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一、岳阳楼的历史渊源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由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鲁肃所建。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1. 建筑结构:岳阳楼为三层八角形木结构,高约19.72米。楼顶覆盖着琉璃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2. 建筑装饰:岳阳楼内部装饰华丽,梁柱雕刻精美,壁画、对联、题字等文化内涵丰富。
3. 建筑布局:岳阳楼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由主楼、三醉亭、仙梅亭、望湖亭等组成。
三、岳阳楼的文化内涵
1. 岳阳楼诗篇:唐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誉为“千古绝唱”,使岳阳楼声名远扬。
2. 岳阳楼文化:岳阳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
3. 岳阳楼精神:岳阳楼精神包括爱国主义、忠诚、坚韧、担当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岳阳楼的价值与意义
1. 历史价值:岳阳楼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 文化价值:岳阳楼是湖南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3. 旅游价值:岳阳楼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为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岳阳楼,这座千年古韵的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让我们共同走进岳阳楼,感受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扩展资料:
岳阳楼的主要景点:
1、三醉亭
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据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阁。
2、仙梅亭
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
3、怀甫亭
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
4、小乔墓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湖南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和技能。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木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那岳阳楼在哪个省?
1、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
2、 岳阳楼地理位置好,下可以看洞庭湖,前面可以望君山,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3、 岳阳楼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以岳阳楼景区为核心,包括古城区、君山、南湖、团湖、芭蕉湖、汩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九个景区。
而岳阳楼的楼顶形式非常独特,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