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处被誉为“诗史”的圣地,那就是杜甫草堂。这里不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杜甫草堂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园林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本文将带您走进杜甫草堂,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一、杜甫草堂的历史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被誉为“诗史”。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草堂街,是杜甫流寓成都时期居住和创作的地方。公元759年,杜甫因战乱南迁成都,在此居住了四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
二、杜甫草堂的建筑特色
杜甫草堂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既有古朴典雅的唐代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川西民居特色。整个草堂分为三个部分:故居区、园林区和纪念区。
1. 故居区
故居区是杜甫草堂的核心区域,主要由草堂、工部祠、杜甫纪念馆等建筑组成。草堂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由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和花园组成。正房是杜甫居住的地方,东厢房是杜甫的家人居住的地方,西厢房则是杜甫的书房。工部祠是为纪念杜甫在唐朝担任过工部员外郎而建。
2. 园林区
园林区占地面积较大,以杜甫草堂为中心,四周环绕着湖泊、亭台、楼阁等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浣花草堂,这里曾是杜甫创作诗歌的地方。园林区内还有杜甫墓、杜甫纪念馆等景点。
3. 纪念区
纪念区位于草堂西侧,主要建筑有杜甫纪念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这些建筑展现了杜甫生平事迹、诗歌创作以及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
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高尚的人格品质以及卓越的文学才华。
1. 诗歌创作
杜甫在成都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许多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例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人格魅力
杜甫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品质。在草堂故居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一面。他的诗作中,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3. 文学地位
杜甫被誉为“诗史”,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杜甫草堂作为杜甫的故居,成为了研究杜甫生平和诗歌的重要基地。
杜甫草堂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的诗歌魅力,领略到唐代文化的风采。走进杜甫草堂,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诗圣对话。对于热爱文学、关注历史的人来说,杜甫草堂无疑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杜甫草堂的景点特色: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杜甫草堂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杜甫草堂总面积近300亩,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有一座“少陵草堂”碑亭。
主要景点介绍:
1、草堂大廨
草堂大廨是一座通堂式敞厅,厅堂两壁悬挂有一幅长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原为清代顾复初撰书,惜早已不存,如今的所见墨迹为解放后由著名书法家邵章补写。
2、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景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景点:
1. 正门 位置: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 特色:正门匾额“草堂”二字由清代果亲王允礼所题,门两侧悬挂的对联准确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
2. 大雅堂 历史: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 特色:内陈列着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3. 茅屋 重建: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 特色: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4. 大廨 意义: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象征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 特色:大廨正中陈列着杜甫的铜像,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创作。
5. 诗史堂 位置: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 特色:因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而得名,大厅正中陈列着杜甫的塑像,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刻画。
6. 工部祠 重要性: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 特色:因杜甫在成都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得名,祠内设有杜甫神龛,以及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塑像。此外,还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和草堂石刻全景图。
7. 柴门 位置: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 特色: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门上匾额“柴门”二字由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体现了其简朴的风格。
浣花祠位于花径的中段,亦名“冀国夫人祠”,是奉祀唐大历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妾任氏的祠堂。任氏本是浣花溪畔一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儿,相传她在少女时,一日在浣花溪畔洗衣,有一个满身疥疮的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袈裟,求人浣洗,别人皆为恐避之不及,唯独任氏不嫌弃,欣然接过袈裟涤于溪中,而此时奇迹出现,只见溪内开出朵朵莲花,再看那僧人,却早已不见。后人因此称任氏洗衣处为百花潭。
任氏长大后被西川节度使崔宁纳为妾,再扶为继室。唐代宗大历三年,崔宁进京求职,留弟弟崔宽留守成都。这时,泸州刺史杨子琳乘机发动叛乱,引兵进犯成都。崔宽不能抵御,形势十分危急。这时,任氏毅然拿出万贯家财,招募千名勇士,击溃敌军,挽救了成都。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其功绩,便为她建立祠宇,称“浣花夫人祠”,简称“浣花祠”。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门票:47元
开放时间:全天
电话:028-68921800
周边公交信息:杜甫草堂地铁4号线假日接驳专线、1024路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