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武侯祠景点介绍(武侯祠主要看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量:2 次 作者:admin

武侯祠,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这里不仅是游客们游览成都的重要景点,更是三国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圣地。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武侯祠。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紧邻锦里古街。从成都市区出发,乘坐地铁、公交或出租车均可轻松抵达。

二、历史沿革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由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最初,武侯祠与刘备的昭烈庙合二为一,称为“昭烈庙”。后来,在清朝康熙年间,昭烈庙被分为两个独立的祠堂,分别纪念刘备和诸葛亮。因此,武侯祠又被称为“诸葛武侯祠”。

三、建筑布局与景点介绍

1. 大门

武侯祠的大门上书“汉昭烈庙”四个大字,门两侧的石狮威风凛凛,气势恢宏。

2. 照壁

照壁上绘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3. 刘备殿

刘备殿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蜀汉皇帝的塑像。殿内还有许多与刘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壁画。

4. 诸葛亮殿

诸葛亮殿是武侯祠的又一重要建筑,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殿内陈列着许多与诸葛亮相关的文物,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手稿、诸葛亮的兵书等。

5. 三义庙

三义庙位于武侯祠的左侧,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蜀汉英雄。庙内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刻有“三义庙”三个大字。

6. 武侯祠园林

武侯祠园林内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是游客们休息、拍照的好去处。园林内还有许多与三国相关的雕塑和石刻。

四、特色活动

1. 三国文化节

每年农历七月,武侯祠都会举办三国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三国历史文化讲座、三国主题演出、三国美食节等。

2. 诸葛亮文化节

每年农历八月,武侯祠还会举办诸葛亮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诸葛亮文化讲座、诸葛亮书法展、诸葛亮诗词朗诵等。

五、游览建议

1. 游览时间

建议游客在上午或下午游览,避开中午高温时段。

2. 游览路线

建议游客按照以下路线游览:大门→照壁→刘备殿→诸葛亮殿→三义庙→武侯祠园林。

3. 注意事项

(1)尊重文物,不要触摸、损坏文物。

(2)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3)遵守景区规定,不要在景区内大声喧哗。

武侯祠是一座充满三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圣地,游客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三国英雄的风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如果你对三国历史感兴趣,不妨来武侯祠一游,探寻刘备、诸葛亮等英雄的足迹。

景点名称 景点简介
大门 武侯祠的入口,门上书“汉昭烈庙”四个大字
照壁 绘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刘备殿 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蜀汉皇帝的塑像
诸葛亮殿 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陈列着许多与诸葛亮相关的文物
三义庙 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蜀汉英雄
武侯祠园林 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是游客们休息、拍照的好去处

以上就是我对武侯祠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侯祠景点介绍

武侯祠景点介绍

武侯祠景点介绍如下: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当时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

进入武侯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大门,门额上悬挂着“武侯祠”三个大字的匾额。穿过大门,来到中庭,这里是武侯祠的核心区域。中庭两侧是碑廊,陈列着历代的石碑和题词,见证了武侯祠的历史和演变。

中庭的左侧是刘备庙,供奉着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塑像。庙宇古朴庄重,彰显出刘备的威严和尊贵。右侧则是诸葛亮殿,里面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和遗像,殿内墙壁上还绘有诸葛亮一生的壁画。

在武侯祠内,除了刘备庙和诸葛亮殿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和景点。例如,有祭祀诸葛亮的“忠武殿”,有展示蜀汉历史的“文物陈列室”,还有表现三国时期战争场景的“三国文化广场”等等。

武侯祠内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不仅有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还有诗词、传说、故事等文化传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杜甫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此外,武侯祠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尤其是农历春节和清明节等节日,人们纷纷前来祈求平安和幸福。

成都武侯祠景点介绍

后宫(汉昭烈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后寺(汉昭烈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它始于公元223年,当时修建了刘备惠的陵墓。它是唯一一座君臣共祀的寺庙,是最著名的诸葛亮、刘备、蜀汉等英雄的纪念地,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三国博物馆。

武庙内部结构

1961年,国务院宣布武侯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武侯祠被申报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文物区(文物区)、西域区(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区)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侯祠是三国时期楚汉相国诸葛亮的祠堂。源于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侯祥。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卒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南约20公里),终年54岁。诸葛亮是蜀汉的宰相。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蜀汉皇帝刘禅封为“忠武侯”。中国最早的武侯祠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勉县),但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成都的武侯祠。

据公元0755年至79000年的记载,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他的灵柩被运回成都安葬在这里。按照汉朝的制度,哪里有墓,哪里就要有庙,于是同时诞生了汉朝的昭烈庙。南北朝前后,成都武侯祠与汉代的惠玲祠、昭烈祠合并。

南郊公园

2003年12月,原成都南郊公园并入武侯祠花园区。南郊原是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翔的墓地。这条400米长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石门、三洞门、四方亭、建新堂、墓室是西南地区仅有的北方墓园建筑。在武侯祠的发展规划中,西区将是三国文化交流体验中心。

1953年改建成公园,有浮雕石牌坊门、精忠门、碑亭、建新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博物馆修复了武侯祠东侧的金銮殿。锦里是一条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依托武侯祠,拓展三国文化外延,融入川西风情。集美食、生活、出行、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金谷街

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改建,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是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文化遗产,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街道长度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和四川民居建筑风格为蓝本,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居文化为蓝本。2004年10月和200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锦里的扩建大胆地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了‘滨水锦里’的新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经成为成都旅游最吸引人的口号之一。

传说锦里是蜀国历史上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它就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以成都武侯祠为依托,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以明清风格为外观,以川西民俗风情为内容,集中西文化之大成

牌匾是‘汉昭烈庙’。在大门的阴凉处,立着六块石碑,两边各有一个碑廊,其中最大的在东碑廊。唐代,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为国家一级文物。因其书写、书法、雕刻技艺高超,被称为‘三碑’。唐代著名宰相裴度题写碑文,书法家刘公绰(刘公权之弟),著名工匠鲁建题写碑文,均出自名家之手,故被后人称为三碑。碑文对诸葛亮的生平作了重点评述。尽量赞美诸葛亮的节操和武功,激励唐朝的统治者。碑文特别赞扬了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斩首处死。马苏哭着说,死而无怨。被诸葛亮流放的罪人李严和廖立都愿意认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时,他们“或闻其痛,或哭或死”。这些都是历史事实。根据裴度对历史的评论,碑文如此精辟流畅,令人百看不厌,令人信服。诸葛亮因为思想高尚,作风正派,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所以被后人敬仰。

刘北殿

第二道门是刘备庙,又称昭烈庙。进入武侯祠的正门,可以看到雄伟的昭烈祠。昭烈寺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建筑。中间有一座镀金的刘备雕像,高3米,丰满庄严,大耳朵大肩膀。左边是他的孙子北方王刘陈的雕像。刘备原有的蜀汉之子刘禅的形象,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保住基业,辱没了国家,在宋真宗被四川地方官除去,后未能重建。当向魏投降时,他的儿子刘琛到刘备的墓前哭拜,并杀了他的家人后自杀。大殿两侧,东有关羽父子、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展现了关、张不同的外貌和性格,也反映了他们武艺超群、勇猛善战的共同特点。东西廊室分别有十四尊蜀汉文臣武将雕像。东侧庞统为廊坊首席文官,西侧赵云为廊坊首席武官。每尊雕像都是真人大小,前面有一个小石碑,石碑上公布了它的名字和生平,以便游客可以轻松理解。这些雕像气势磅礴,形神兼备,体现了清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泥塑技艺。昭烈寺大雄宝殿西壁上有岳的木刻《三国志》,东壁上有现代书法家沈的木刻《出师表》。

诸葛亮殿

刘备的庙后面,往下有几级台阶(武侯祠比汉代的昭烈庙低,象征古代君臣关系)。这是一个挂有‘武侯祠’牌匾的大殿。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宰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为‘忠武’,所以纪念他的祠堂就叫‘武侯祠’。诸葛亮堂上挂着‘名闻宇宙’的匾额,两边是清朝赵范的《攻心》一书:‘能攻心,则对面消。自古以来,你就知道军人不好战;不审时度势,宽严相济。以后治理蜀国,你要好好思考。“这幅对联是一幅著名的对联。通过分析总结诸葛亮、政权和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提醒后人在治理蜀国时,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注意“攻心”和“审时度势”。正殿供奉着诸葛亮三代的塑像。在大厅的中央,有一个g

在吴庙里,有蜀国重要人物的雕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都有专门的厅堂,其他重要的文臣、武将都是在文武走廊中塑造的。东边是官廊,为首的是庞统,后面是简雍和陆凯。这是西方军事指挥官画廊,为首的是赵云,其次是孙淦,张仪,马超,王平和姜维。

左右走廊文官武将14人,共计28名文武官员。东府衙廊以庞统为首,其后有简雍、陆恺、傅聪、费_、贺东、邓骘、马可、蒋琬、董允、福琴、杨红、马良、季承。以赵云为组长,画廊依次为、张毅、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华、傅倩、马忠、张欢、和冯。

惠玲

诸葛亮堂的西侧是刘备的墓,史称“惠玲”。诸葛亮亲自选择宝地,将刘备葬于此。055-79000记录:“八月,惠玲下葬”。据《隆中对》记载,“爱民相亲”是“惠”的意思,所以刘备的墓名叫“惠玲”。刘备的两位妻子,甘和吴,一起葬在陵墓里。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立的“汉昭烈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大门、神道和寝宫组成。陵墓前,修建了一条较小的清代神道。惠陵与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一样,坐北朝南,与汉昭烈庙相邻,武侯祠西侧。有一堵红墙与武侯祠相连。

成都武侯祠内有许多字画和对联,其中以现代书法家沈书写的《诫子书》最为引人注目。后宫还有岳飞写的《诸葛亮《三国志先主传》石刻(这个的真实性一直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前表和后表其实是明代学者白麟用岳飞的假名写的)。

三义寺

三义寺,原名三义寺,是清康熙初年四川知府郑娇麟所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毁于焚香,乾隆四十九年(1787年)重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全修复。现在看到的建筑和牌匾主要是道光时期的遗迹。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楼五厅,规模巨大。倒塌后,只有几栋建筑完好无损。1981年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三义寺由提督街迁至武侯祠。

著名题记

原名朱侯祠碑,蜀丞相。武侯祠大门与二门之间的东碑亭。纪念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它是在唐宪宗雕刻的,建于第四年(809)。唐代宰相裴度、书法家刘公绰(刘公权之弟)书写,石匠鲁建刻制。裴、都是优秀的,所以后世称为三碑。三绝指的是诸葛亮的成就,裴度的文章,刘公绰的书法。碑上刻有唐、宋、明、清各朝的碑文、题名、题跋。

武侯祠著名景点介绍

武侯祠著名景点介绍

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君臣合葬的祠庙,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并且有“三国圣地”的美名。由于武侯祠的盛名和悠久的历史,这里成了来成都游玩的必去景点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武侯祠著名景点介绍,欢迎来参考!

武侯祠简介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莫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

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出诸葛亮殿往西可到刘备墓,史称惠陵。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陈列室,由郭沫若书题。陈列有出土的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类型:古迹博物馆祠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16790.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