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花果山传(花果山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5-09-07 浏览量:8 次 作者:admin

花果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源自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孙悟空的故乡。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更被誉为现实中的绿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奇花异果、灵泉圣水、奇峰怪石……无不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花果山,探寻它的神秘与美丽。

一、花果山的神话传说

花果山,位于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是一座集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据《西游记》记载,花果山原名“水帘洞”,是孙悟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历了从石猴到美猴王的蜕变,最终成为斗战胜佛,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花果山的神话传说,源于道教文化。相传,花果山原本是一片荒芜之地,因观音菩萨点化,将一块仙石投入东海,仙石化为美猴王,成为花果山的主人。从此,花果山便成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奇花异果、灵泉圣水随处可见。

二、花果山的自然风光

花果山的自然风光旖旎,山水相依,美不胜收。这里有着“东南第一山”的美誉,被誉为“仙境”。

1. 奇峰怪石:花果山山峰险峻,怪石嶙峋。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水帘洞”、“一线天”、“观音洞”等。这些奇峰怪石,形成了花果山独特的自然景观。

2. 灵泉圣水:花果山拥有多处灵泉圣水,如“金泉”、“银泉”、“珍珠泉”等。这些泉水清澈见底,富含矿物质,被誉为“神水”。

3. 奇花异果:花果山盛产各种奇花异果,如“仙桃”、“灵果”、“桂花”等。这些果实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三、花果山的人文景观

花果山不仅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同样丰富。这里留下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1. 灵猴园:灵猴园是花果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园内有孙悟空的塑像、石猴洞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孙悟空的神奇魅力。

2. 水帘洞:水帘洞是花果山的标志性景点,洞口有一道天然的水帘,宛如人间仙境。

3. 观音洞:观音洞位于花果山中部,洞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是游客祈福的圣地。

四、花果山的生态保护

花果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一直重视生态保护。近年来,花果山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严格保护自然资源:花果山对景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行为。

2. 发展绿色旅游:花果山积极发展绿色旅游,倡导游客文明旅游,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3. 治理污染:花果山对景区内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确保景区内的水质、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花果山,这片充满神话色彩的仙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严格的生态保护,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让花果山永远美丽动人。

孙悟空在花果山有哪些传说

1、猴王初问世

在东胜神州傲来国海滨的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一日,仙石轰然迸裂,惊天动地,化出了一个石猴。这石猴灵敏聪慧,他交结群猴,在水帘洞找到安家的好所在。群猴尊石猴为美猴王。美猴王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漂洋过海,来到一所渔村。

他拾得衣衫,偷来鞋帽,并去饭馆饮酒吃面,闹了许多笑话,也学了几分人样。猴王一路寻访,终于登上灵台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见了菩提祖师。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

2、大战红孩儿

在深山枯松涧有一个红孩儿,他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法术高强,顽皮好胜,正等着唐僧师徒路过,一心想用唐僧肉孝敬父母。红孩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乘机将唐僧掳进火云洞。悟空、八戒前去寻师父,红孩儿率领一群小妖精,口喷烈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

3、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4、计收猪八戒

高老庄里发生了一件怪事:高小姐被官府抢走,高老汉夫妇一路哭喊,惊动了正在草丛中酣睡的猪悟能。老猪救出高小姐。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吓走了宾客,高小姐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

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猪悟能曾是天蓬元帅,只因调戏嫦娥,被发下界,错投了猪胎,经观音点化,等候取经人。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5、智激美猴王

在取经途中,唐僧无意中闯进了黄袍怪的洞府。黄袍怪的夫人原是宝象国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掳进波月洞。她悄悄放走唐僧,请他给父王送信。师徒三人去到宝象国,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

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去国中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

扩展资料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参考资料:西游记-百度百科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乡——洛阳花果山

河南竟然有三个

西游记

的故事而闻名的地方,说起来,个个还都很有故事(二)

《西游记》的影响力不用我多说,大家都会有同感,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河南省境内的三个因西游记的故事而闻名的地方。第一部分,我介绍了因拍《西游记》电视连续剧而火起来的遂平县嵖岈山,第二个,我来介绍一下,位于洛阳近郊,宜阳县境内的花果山,宜阳花果山位于唐三藏西天取经的道路旁,属于一座历史名山,又许多曾经住在古都洛阳的达官贵族与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传世佳作,这里被认为是“西游记”故事的发源地,现在花果山所在的乡镇名都改成了“花果山”,足见其对西游记文化的执着。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乡

—–洛阳“花果山”

洛阳市宜阳“花果山”是传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乡,宜阳花果山的许多地方据说就是当年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地方。提起这个话题,许多人都会有争议,其实,许多故事往往就是在这些广泛的争议中被广为人知的。

宜阳东距九朝古都洛阳25公里,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生于宜阳三乡,留下诗作241首。灵山寺是释源祖庭―洛阳白马寺的姊妹寺。始建于隋朝的福昌阁气势雄伟壮观。龙潭寺金代风格的殿宇标志着其久远的文化。位于花果山的花果山庙始建于唐代,整个寺庙曾有一百八十六间,分别供奉三藏法师、孙悟空、猪八戒、沙河尚以及白龙马。花果山村民习俗也一直供奉西佛,这里所说的西佛便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据考证,《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时期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有《西游记平话》话本。吴承恩创作完成《西游记》时,比花果山得名晚了500余年。

此外,宜阳地处汉唐两大古都交通要道,历史上三次西行取经——汉明帝永平取经、北魏孝明帝神龟取经、唐玄奘贞观取经,均发自洛阳并返至洛阳,宜阳为其必经之地。

下面,请随我去听一听那尘封已久的遥远故事 。

岳顶

1、纵览花果山

河南宜阳花果山为地质公园,位于宜阳县西部的熊耳山北麓,洛河南岸,一座以花岗岩地质地貌和水体景观为主、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花岗岩地貌是公园的主体地貌景观。

2、地形、地貌特征

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西高东低,南山北岭,山清水秀。由中山、低山、丘陵、 盆地、河谷、川地等组成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可概括为“南岭北丘西南山、洛水一线中间穿、三山六丘一分田”。全县最高峰为西南部中山区的花果山主峰,海拔为1831.8m;最低点为东南部盆地,海拔为157.2m,相对高差为1674.6m。

岳顶祖师庙

3、花果山地学探秘

(1)景观基础

花果山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南缘,这里既有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变质片麻岩,也有形成于距今16亿年前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熊耳群火山岩,还有古生代时期的滨海与浅海环境下,形成了巨厚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以及河湖环境下形成的砂岩与泥岩等碎屑岩沉积和煤层。

但是,构成花果山主体的花岗岩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白垩纪时期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宜洛断陷盆地开始形成,花山花岗岩体在这个时期沿深大断裂上升侵入当时的地表附近,这些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公园中部和南部,为花岗岩的景观主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 另有少量花岗斑岩脉零星分布。

花岗岩节里形成的书册崖

花岗岩地貌是花果山省级地质公园的主体地貌景观。 这些花岗岩颜色呈灰白或浅肉红色、质地坚硬,又由于原生节理和构造节理特别发育,沿节理裂隙的差异风化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峡谷,众多造型奇特的象形山和象形石。

(2)代表景观

1)水帘洞

水帘洞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标志,宜阳花果山也有水帘洞,洞下有一水潭。

花果山的水景,各有丰姿,不仅有涓涓溪流,悬练飞瀑,碧水深潭,而且水帘洞,妩媚婀娜,可谓“花山明珠”位于花山庙的水帘洞,洞深6米,长约15米,高2.5米,洞口不足一米,被一巨石掩闭,石中一缝正对洞口,可一人通行。四壁光滑,可乘40余人,洞上有一溪水,经洞口飞流而下,状如珠帘,五光十色,洞外沟谷纵横,树木纷披,芳草葱翠,景色秀丽。

水帘洞

水帘洞

2)花岗岩奇峰

花果山以花岗岩构成其主体,花岗岩经风化后常常形成许多奇峰异岭。花果山的一座座山峰不仅是一处处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而且还演绎出一幅幅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花果山有名峰七十二座,女几峰、 师徒峰、十八罗汉峰、 麦穗峰,峰峰有典,石石有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女几峰:

女几峰为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m,三峰并立,是由三组相近的花岗岩陡崖 面斜列而形成的岭脊状山 峰。在民间传说中这是一 座女仙聚居之山,有关西游记的许多神话故事就从这座山下演绎开来。

女几三峰

岳顶:

岳顶山古称泰山,海拔1643米,是花果山次高峰,位于景区东北部,为花岗岩形成的山峰,峰奇景秀,登岳顶为景区内的主要旅游线路之一。岳顶四周森林茂密,在林海上空看日出,别有番情趣。凌晨登岳顶峰,可见曙光初露,朝霞夺目,万山重峦,无数奇峰,云蒸霞尉,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变化万千。

岳顶

麦穗山:

麦穗山,海拔约1400m,孤峰独 耸,为一花岗岩风化后 形成的塔峰地貌,远看 宛若成熟的麦穗,故名麦穗山,象征着丰收的美好愿望。

麦穗山

师徒岭:

花果山花山村的北边,从女几峰向西延伸有 一条北西向的山脊,其中的一条叫斑鸠岭。由花岗岩形成 的斑鸠岭,因岩石中节理与裂隙的切割,经风化后形成了许多外貌呈混圆形的蛋状体石块,似人拟物,其中有一组 酷似唐僧师徒取经的天然雕像,景色奇妙,令人赞绝。

师徒岭

十八罗汉峰:

花果山西佛庙四周,奇峰林立,排列如 拱,合抱似椅,把花果山庙宇围在中间。其中大的山峰有18座,因山峰大多形似罗汉,故又名“十八罗汉峰”。

十八罗汉峰

金刚峰:

花岗岩奇石景观,因形似高大威武的金刚而得名。

金刚峰

唐僧石:

花山庙北400m处,在危崖险石陡坡中,有一突起孤立巨石形如唐憎,故名唐僧石。他身披袈裟,面向西天,身负西天取经重任,心怀普救众生之情。从另一角 度看,其头部为一独立的飞来石,栩栩如生,庄重慈样, 游人多在此摄影留念。

唐僧石

悟空议事:

花果山中部,海拔1400m处,有一突立的巨大石猴,高约10m,面西背东屹立在平坦的山梁上。在它对面距离10m的地方,有一群石猴排列整齐,成为方阵。犹如孙悟空在征战前,召集众猴开会,布置军机要事。天工巧布,景色奇特,游人到此,无不联想起《西游记》中,斗战胜佛孙悟空,一身正气,敢斗邪恶的故事。

大石猴

悟空被困

神龟驮经

(3)花果山的年龄

说起花果山的年龄,我们要理解两个数字,一是形成花果山的岩石的年龄,二是花果山地貌景观形成的年龄。 形成花果山的岩石为花岗岩,属岩浆侵入岩,它形成于距今大约1.32亿年前,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在距地表大约 10km左右处冷凝结晶而成,地学上称之为“花山岩体”。 花果山的地貌景观形成的时间要晚的多。在距今大约2300 万年前后,我国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伴随着这次造山运动,花果山所在的秦岭与熊耳山也开始诞生并长高成 山。今天所见到的各种美丽景观都是260万年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进一步精雕细琢形成的。因此,各种景观的形成年龄也就200多万年,或者更小。

花岗岩奇峰

(4)女几峰的形成

女几峰为花果山的主峰,海拔约1831.8m,由三条斜列的山峰构成,在民间传说中这里是一座女仙聚居之山。女几峰的形成,缘于岩石中三组明显的裂隙,地学上称这种没有位移的裂隙为节理。这三组节理,一组近于水平,另两组近于垂直,三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不同的块体,在山体遭受风化剥蚀的过程中,这些块体沿垂直节理面容易发生崩塌,不均匀的崩塌作用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脊状山峰。

女几峰英姿

4、

经典旅游线路

(1)花果山花岗岩旅游线路

山门—西游记群雕—听泉—将军碑林—野桥三潭—水帘洞—崩塌岩块—面壁石—二道练—三道练—张轨隐居 处—一线天—神鬼石—通天梯—书册崖—岳顶,山门—野 桥三潭为乘车旅游线路,水帘洞—书册崖—岳顶为步道旅游线路。

(2)七峪潭峡水体旅游线路

龙潭—玉女潭—石栈道—白龙潭—饮马潭—玉璧瀑—银堤瀑—观音瀑—观音壁—巨斑角闪黑云石英二长岩—双 叠飞瀑。

5、宜阳花果山与《西游记》的历史渊源

宜阳花果山被许多人认定为《西游记》中描述之花果山。花果山之名,始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这部宋代的地理总志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西游记》故事先是在民间流传,南宋时期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有《西游记平话》话本。吴承恩创作完成《西游记》时,比花果山得名晚了500余年。

花果山及周围有多处山崖、村庄、景点和《西游记》中描述的地名相同或相近。比如:水帘洞、铁板桥、高老庄、南天门等。

花果山与西佛庙

西游记诞生之后,以花果山为中心的伊、洛、汝、颖等中原地区产生了广泛的齐天大圣信仰,并在花果山十八罗汉峰下修建了花山庙,被四方信众奉为“大圣道场”。

花果山有玉皇庙、祖师庙、云盖寺、花山庙等寺庙道观十余处。其中花山庙是集佛道于一处的建筑群,其不同之处在于庙内供奉的神明有齐天大圣,这在国内所有寺庙中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每年农历三月三庙会,附近三县百里的善男信女皆集于此,香火旺盛。花山庙内有两通石碑:一通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所立的《重修十二老母殿碑记》,碑云:“花果山水帘洞,孙佛成圣之名山也”;另一通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所立的《建修齐天大圣木暖阁序》,碑载:“盖花果名山,中州福地,实齐天大圣之所从出也。神通显于上古,归真源自唐代,驱邪卫正,至今犹显赫耳。四方士女感其灵应,每岁朝拜。”至今花山庙村的村民,家家都供奉齐天大圣神位。

花山庙内有两通石碑:一通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立的《重修十二老母殿碑记》,碑云:“花果山水帘洞,孙佛成圣之名山也”;另一通清道光八年(1828年)所立的《建修齐天大圣木暖阁序》,碑载:“盖花果名山,中州福地,实齐天大圣之所从出也。神通显于上古,归真源自唐代,驱邪卫正,至今犹显赫耳。四方士女感其灵应,每岁朝拜。”至今花山庙村的村民,家家都供齐天大圣神位。

2011年,花果山所在的穆册乡更名为花果山乡,至此,花果山真正地走进了的宜阳。

西佛庙中的西游故事壁画

6、不需要较真的孙悟空“户籍”问题

“首先应该弄清《西游记》的来龙去脉”。这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公认的是吴承恩在采集丰富的取经故事和神猴故事基础上的二度创作。《西游记》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17年后回国口述所见,和他的门徒们共同编写了大唐西域记,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天竺亲历一百余国的山川、域邑、物产、习俗,是一部写实性的地理专著。

后来,他的门徒为了神话玄奘,又编写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描绘唐僧艰难西行的同时,穿插进了一些传说。玄奘取经历尽艰险的传奇经历,异国他乡鲜为人知的山川风情,为人们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广阔空间。到了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又把取经故事和大量的神话传说串连起来,书中开始出现猴行者的形象,这个猴子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猴行者神通广大,武艺高强,一路奋勇格杀妖魔鬼怪,使取经事业功德圆满。这部书已具备了《西游记》的雏形。

把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定为吴承恩。从西游故事产生与流传的过程看来,吴氏之前900多年已有了西游故事,已有了唐僧、孙悟空等人物,已有了花果山、水帘洞等地名。因此,那种以作者的生活地来界定何处花果山为正宗花果山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

西游记的故事说不完,《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西游记的原型地也绝非一地一景,也不需大家机械地对号入座。全民旅游的今天,有得玩,又好玩,大家愿意玩,玩得有韵味才是王道。

花果山还住着什么人物,才让如来佛祖不敢杀孙悟空

先来说答案,花果山没有住着什么特殊的人物,如来也并没有不敢杀孙悟空。

可以说这个提问展现了浓厚的“阴谋论”风格,而这类“阴谋论”文章通常都是抓住很多网友没有看过原著,又喜欢猎奇的心理,对原文中的一两句话甚至是一两个词,过度解读,大量脑补,得出一个看似“惊世骇俗”的结论,以此来博取关注。

看了一下这个问题的其他答案,果然都是这一套,先说一个最为常见的误传“孙悟空是女娲的补天石”,在百回本《西游记》的原著中孙悟空和补天石没有一点关系,并且补天的也不是女娲而是太上老君。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夬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那瓶乃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

所以花果山住着女娲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第二种说法就更荒谬了,说花果山住着“麒麟”和“凤凰”,而“麒麟”掌管走兽,“凤凰”掌管飞禽,是两尊大神,同时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还贴出了一段原文: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估计这位网友要么是看书看得不仔细,要么就是只是看了《西游记》的第一章。因为在西游记设定的世界里凤凰和麒麟这两位大神真的没那么高大上。麒麟还好一点,在书中只出现了两只,一只是在花果山,另一只是在五庄观,但出现的作用基本上就是用来点缀环境的。

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涧水有情,曲曲弯 弯多绕顾;峰峦不断,重重迭迭自周回。

相比之下凤凰就惨了一点,在书中出现了将近二十次,除了点缀环境外还有两次是作为食物出场。

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在描写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时候,一发弹弓就打下了两只凤凰。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即使在花果山上,也不是所有动物都在麒麟和凤凰的管辖之下,在孙悟空还没有拜师学法之前,就与山上的猴子有过这样的对话:

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

其实只要看一看书中对于闹天宫后花果山的描述,就可以看出花果山根本没有什么特殊人物,如果有特殊人物怎么会让花果山落败到如此景象:

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

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及至火灭烟消,出来时,又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我们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这两年,又被些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

试想山上如果有什么特殊人物,二郎神能这样毫无顾忌的放火烧山?猎人能这样光明正大地上山打猎?

再说如来佛祖为什么不敢杀孙悟空这个问题,“不敢”这个词用得很奇怪,书中明确写了孙悟空“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不杀他是因为他还有善根,怎么会出现不敢这种想法?再说了《西游记》是一本小说,如果如来佛祖真的杀了孙悟空,那是不是《西游记》这本书根本不用写百回了,直接写到第十回唐僧出了大唐国界然后被老虎吃掉就可以结束了?

所以综上所述,花果山并没有什么特殊人物,如来佛祖也没有不敢杀孙悟空。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1885.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