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象鼻山(象鼻山图片)

发布时间:2025-11-09 浏览量:3 次 作者:admin

提起桂林,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山水甲天下”的美景。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象鼻山,它以其独特的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象鼻山,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一、象鼻山的自然奇观

1. 地貌特点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象山区,是一座由石灰岩构成的溶洞地貌。山体高约55米,宽约110米,酷似一头大象伸出长长的鼻子饮水,因此得名“象鼻山”。

2. 景观特色

(1)象鼻洞:象鼻山的鼻子部分有一个巨大的天然洞穴,名为“象鼻洞”。洞内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宛如一座地下宫殿。

(2)象眼岩:位于象鼻洞上方,是一处天然形成的岩洞,洞口形状似大象的眼睛,故得名“象眼岩”。

(3)象鼻山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是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二、象鼻山的人文历史

1. 历史渊源

象鼻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已成为我国古代民族的祭祀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曾赞美象鼻山:“桂林山水甲天下,独此象鼻天下绝。”

2. 文物古迹

(1)象鼻山石刻:位于象鼻山公园内,共有石刻2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象鼻山记》。

(2)古炮台:位于象鼻山公园西侧,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桂林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传说故事

(1)象鼻山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头大象路过桂林,见此山酷似自己,便用鼻子将山拉到水中,形成了今天的象鼻山。

(2)象鼻洞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仙女在此修炼,她用神力将山洞打通,以便与外界沟通。

三、象鼻山的旅游攻略

1. 门票信息

象鼻山公园门票:70元/人

2. 游览路线

(1)进入象鼻山公园,先参观象鼻洞、象眼岩等景点。

(2)沿公园步道游览,欣赏公园内的绿树、花草、亭台楼阁。

(3)参观古炮台、象鼻山石刻等历史遗迹。

3. 最佳游览时间

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最佳游览时间为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此时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象鼻山,这座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你还未曾踏足这片神奇的土地,那就赶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象山景区的象鼻山名称由来及传说

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

而把天象化为石山,并用宝剑将其镇住,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

一日,普贤菩萨云游此地,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心生慈悲,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

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后来,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

不知过了过久,普贤菩萨骑白象重地,再次见到天象,便想度化天象,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

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菩萨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江底无石,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石足”落入漓江之中。

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后又传说,此石为普贤菩萨的右足,脚踩金莲来造福人间。

人们后来感动天象为人间所做得一切,便将其命名为“象山”,即象鼻山;人们也时时感恩菩萨的慈悲,为纪念白象

的自我牺牲精神故称漓江中的石头为“清水石”;桂林人对象鼻山和漓江石都有着天生的热爱,及真挚的情感寄托,赏石藏石文化、山水文化都早已经融入了桂林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不管是在家中、庭院、案堂、以及身上,你都能见到人们收藏的各式宝石;

人们之间盛传着一句话:“山中有石则奇,水中有石则清,家中有石则安,园中有石则幽,堂中有石则雅,身上有石则贵”;人们都相信“清水石”的灵性能辟邪、镇宅、助财、转运。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10月8日,象鼻山上现存石刻六十余件,其中宋代的有23件,元代的有1件,明代的有12件,清代的有14件,民国的有2件。

此外还有12件是难以辩别年代及姓氏署款,这些石刻中既有题诗、填词、题榜、铭文,又有传记、营缮纪事、跋刻名人作品,种类丰富。

六十余件不同年代的石刻,每一件石刻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记录着象鼻山及桂林的历史,这远比导游讲的那些神话传说有意义得多。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每天来到象鼻山旅游的游客,却少有人关注这些石刻,更不会去了解石刻背后的文化,那怕就坐在边上,一幅扑克也比悬崖上的石刻有吸引力。

这些石刻中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有的甚至都已经无法辩别,其中比较著名的石刻有宋乾道二年张孝祥的《朝阳亭记》和《朝阳亭诗》,以及乾道九年,时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

在象鼻山的象鼻(也就是水月洞)之中也有不少石刻,包括宋代张维、张自明、曾宏正等人的诗词都属佳作。

宋庆元三年杜思恭刻有《陆游诗札》,绍定四年张茂良刻有《赵公德政碑》,而张釜的《范藻等五人水月洞题名》、陈畴的《水月洞题记》、卓樗的《赵繇夫等二十一人水月洞题名》皆属于非常有价值的书法作品。

象鼻山最佳观景位置,桂林象鼻旅游景点

象鼻山最佳观景位置?

1位于象鼻山正面的最佳位置是可以欣赏到完整的象鼻山风景的。

2因为象鼻山是一座小山,而且山体形状独特,如果从正面观看的话可以看到完整的象鼻形状,更容易欣赏到象鼻山的美景。

而选取右侧或者左侧,往往只能看到侧面的山体,缺少完整的视野。

3正面观看象鼻山,最佳的位置应该是在象鼻山公园内,可以选择站在山下或者爬上山顶,都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视角和美景。

象鼻山哪个入口好?

建议北门。

北门是象鼻山的次要入口,相对来说游客较少。从北门进入,您可以先游览北门附近的景点,如北海公园、叠彩山等,然后再继续向南游览象鼻山主峰。选择北门进入可以避开南门的人流量,更为宁静。

总的来说,如果您希望体验较为热闹和便利的游览环境,可以选择南门进入;如果您喜欢相对宁静和少游客的环境,可以选择北门进入。无论选择哪个门进入,都能欣赏到象鼻山的美景。

象山景区(1号入口)

桂林的象征,但被树围得很严实,要买票进象山公园才能看到象山。

从1号口进去一直往右沿着江边走可以直达象鼻,往中间走可以直接爬到山顶看风景,山不高,十分钟就爬上去了。

从2号口进的话可以比较近距离拍到象鼻山全貌。如果晚上要做坐游船游览两江四湖,建议从2号口进1号口出,登船码头就在1号口对面。

象鼻山景区几号门最好?

建议北门:北门是象鼻山的次要入口,相对来说游客较少。从北门进入,您可以先游览北门附近的景点,如北海公园、叠彩山等,然后再继续向南游览象鼻山主峰。选择北门进入可以避开南门的人流量,更为宁静。

总的来说,如果您希望体验较为热闹和便利的游览环境,可以选择南门进入;如果您喜欢相对宁静和少游客的环境,可以选择北门进入。无论选择哪个门进入,都能欣赏到象鼻山的美景。

象鼻山公园门票免费吗?

象鼻山公园门票免费的。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

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云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主要景点:

1、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

2、朝阳亭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

3、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桂林的象鼻山有什么特别的传说

1、传说背景:象鼻山的传说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神奇的大象为了保护桂林的百姓而变成了山。

2、故事内容:据说,古时桂林遭遇了严重的水患,神仙派遣了一只神象来到此地,象鼻伸向水面,引导水流,最终化解了灾难。神象化作山体留在了桂林。

3、山形象征:象鼻山的形状像一只伸出的象鼻,象鼻的前端正好伸向漓江,象征着保护和好运。

4、文化影响:这一传说不仅丰富了象鼻山的文化内涵,还成为了桂林市的象征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21254.html

标签:
广告合作QQ:1444646479
广告位
广告合作QQ:1444646479
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