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渔港,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南部,是我国最大的渔港之一。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渔业资源,被誉为“东方第一渔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沈家门渔港,感受这片古老渔港的繁华与传承。
一、沈家门渔港的历史
沈家门渔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沈家门渔港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渔港。明清时期,沈家门渔港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渔港之一。
二、沈家门渔港的地理位置与资源
沈家门渔港地处舟山群岛南部,东临东海,西靠杭州湾,南接温州,北望宁波。这里海域辽阔,渔场资源丰富,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沈家门渔港周边海域盛产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等海产品,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三、沈家门渔港的繁华
沈家门渔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之一,拥有庞大的渔船队和完善的渔业配套设施。渔港内渔船穿梭,渔市繁忙,形成了独特的渔港文化。以下是沈家门渔港的几个亮点:
1. 渔船队:沈家门渔港拥有近千艘渔船,包括远洋捕捞船、近海捕捞船、养殖船等多种类型。这些渔船队为我国渔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渔市:沈家门渔港渔市是我国最大的渔市之一,每天有大量新鲜海产品上市。渔市内摊位林立,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3. 渔港文化:沈家门渔港渔港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渔民节、渔歌、渔舞等。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了渔民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渔港的独特魅力。
四、沈家门渔港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沈家门渔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以下是沈家门渔港的几个发展方向:
1. 渔业科技创新:沈家门渔港积极引进先进渔业技术,提高渔业生产效率,降低渔业资源消耗。
2. 渔业产业升级:沈家门渔港大力发展渔业加工、渔业旅游等产业,提高渔港的综合竞争力。
3. 渔港环境保护:沈家门渔港高度重视渔业环境保护,加强渔港生态建设,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沈家门渔港,这片古老的渔港,见证了我国渔业的发展历程。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沈家门渔港将继续传承渔业文化,创新发展,为我国渔业事业做出新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沈家门渔港的明天更加美好!
1、浙江沈家门中心渔: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它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仙山桃花岛形成了东海旅游的金三角。
2、江苏吕四中心渔港:“吕四渔港”,全称“吕四国家中心渔港”,位于独具南黄海风情的江苏海洋经济开发区内(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
3、广东闸坡中心渔港:这里地处南亚热带,全年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2.8℃,水温23.5℃,降雨量1816毫米,年晴天数310天,四季气候宜人。素以阳光灿烂明媚,沙质均匀松软,海水清澈纯净,空气清新纯洁而著称,各类质素均达国际一类(级)标准,又因沙滩宽阔平坦,海浪柔软适中,无鲨鱼出没而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天然海水浴场。被评为东方夏威夷。
4、山东蓬莱中心渔港:蓬莱中心渔港位于蓬莱西城临港工业区,栾家口港东,港区码头岸线1100米,共有码头泊位30多个,水域面积50万平方米。
沈家门常年汇集着各地的鲜活鱼、蟹、虾、贝、海水产品,每到夜幕降临,沿港十里海鲜排档摊点,来自各地的品鲜商客游人数不胜数。“尝海鲜、观海景、采海货”成为沈家门渔港的又一特色旅游项目。 沈家门渔港依山傍海,以观海景、尝海鲜、购海货为特色,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以及金庸笔下的桃花岛隔海相望。通过多年努力,现沈家门夜排档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当夜幕降临,滨江路上人声鼎沸,夜排档摊位绵延里许,与渔火交相辉映。
沈家门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徐兢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据该书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徐等奉宋徽宗命出使高丽,五月二十五日到达沈家门,称此地为“渔人樵客丛居十数家,就其中以大姓名之”。并记有门的解释:“大抵海中有山对峙,其中有水道可以通舟者,皆谓之门”。由此可见,沈家门地名由姓氏与海域地理特征结合构成。当地沈氏居民之缘来现尚无确考,仅据清道光及近现代有关文献记述,皆谓古代沈姓望族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其源或始于此。
清代之前,沈家门港潮水涨至南北两岸山麓。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北岸先后修筑海塘数条,平地面积得到扩展。到同治、光绪年间,北岸垒石扩展岸线,渔业初具规模,商业渐盛,逐步形成集镇。光绪三十三年(1907)《定海乡土教科书》记载,沈家门“市肆骈列,逼临港口,最便运输。交冬令,闽舟之捕带鱼者,栖泊于此。海物错杂,贩客麋至,更为繁盛。港之南,障以卢家峙,为寄碇胜地”。二十世纪初,沈家门已作为专业性渔港著称中外。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九日《申报》称:“浙江定海渔业,冠于全国,而沈家门地方,尤为渔民荟萃之区。每届冬汛,有大对船一千二百余对,放洋采捕”。
抗战时期的日据沦陷期和解放战争后期,沈家门渔港和渔业遭到浩劫,衰败不堪。解放后,沈家门渔港又得到迅速发展,1960年,港区进行规划整治,面貌大变。后来又陆续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和基本设施的建设,港口日臻完善。各类大、中、小型为渔业服务的企业如水产加工、海洋药物制造、船舶修造、锚链、石油等发展到数百家,商贸服务行业繁盛兴旺,形成网络。后方还有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水产研究院所等教育科研机构形成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目前,沈家门渔港临港工业体系正在崛起。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