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青藏线有多可怕(青藏线是)

发布时间:2025-10-12 浏览量:3 次 作者:admin

青藏线,又称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它穿越了世界屋脊,连接了雪域高原,被誉为“天路”。在这条被誉为“世界上最艰难的铁路线”上,却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和令人敬畏的挑战。本文将带你走进青藏线,感受这条铁路的“可怕”之处。

一、青藏线的地理环境

青藏线沿线地势险峻,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50%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青藏线不仅要克服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挑战,还要应对高原反应、极端天气等恶劣气候条件。

1. 高原反应:青藏线海拔较高,对人体产生了巨大的挑战。据医学专家介绍,人体在海拔3000米以上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青藏线海拔最高点为5072米的唐古拉山,对于没有经历过高原反应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2. 极端天气:青藏线沿线地区气候恶劣,风大、雨少、温差大。夏季,青藏线沿线地区容易出现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冬季,则面临着降雪、冰冻等恶劣气候。这些极端天气给青藏线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青藏线的建设与运营

青藏线的建设,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自2001年开工以来,无数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用勤劳和智慧,在青藏高原上筑起了一条壮美的钢铁巨龙。

1. 高难度建设:青藏线途经多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建设者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固路基、优化设计方案等。青藏线还要穿越多个峡谷、雪山,建设难度之大,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罕见。

2. 运营挑战:青藏线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高原反应,驾驶员、乘务员等工作人员需要适应高海拔环境,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是极端天气,铁路部门需要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旅客的安全;最后是物资补给,青藏线沿线地区资源匮乏,建设者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营。

三、青藏线的意义与价值

青藏线的建成,不仅缩短了青海、西藏等地的运输距离,提高了运输效率,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经济发展:青藏线的建成,使青海、西藏等地的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青藏线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 民生改善:青藏线的建成,使青海、西藏等地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青藏线还促进了沿线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发展。

3. 民族团结:青藏线连接了雪域高原和东部地区,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团结。

青藏线,这条被誉为“世界上最艰难的铁路线”,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坚韧不拔,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骑川藏、滇藏、青藏线需要注意什么

衣:带的衣服最好是速干、深色的,经脏(沿途洗衣服不是很方便),否则洗了或打湿后不容易干;不要带太厚的衣服,带一件厚的不如带二件薄的,这样在气温变化时加减衣服也方便;所带衣服的数量要保证你在全身湿透后还有更换的,最好带一套秋衣在睡觉时穿。所有的衣服最好装在塑料袋里(可以防水),廉价的冲锋衣裤只能防小雨,所以建议带一套分体式雨衣。

食:在饭馆点菜时注意荤素搭配,一般是各一半,最好让多放点盐(骑车出汗多),一般不要吃不熟悉的菜和豆荚类的菜,也不要吃凉菜和卤菜(怕吃了不安全),费时间的菜也最好不点(饿极了没时间等);不要进太大的饭馆(店大欺客)也不要进苍蝇馆子(吃了怕拉肚子)。路上很多时候都没有地方吃午饭,有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很晚,所以尽量带能吃二顿的干粮,最好带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一定要带足水,一般上坡和温度高喝水多。(这个不用提醒你,骑不到三天你就明白了。为省钱,建议在住的旅馆灌开水)。

住:1、 住之前要去看房间,要注意房间有没有多余的电源插座,因为要给相机、手机等充电,还要看有没有洗漱间和厕所,有几次我们住的旅馆上厕所几乎是一次“远征”;

2、尽量找宽敞的房间,因为我们带的行李多,有时还要把车放到房间里,房间小了拥挤不堪

3、 睡觉时注意不要感冒了,很多人都是在睡觉时感冒的(白天骑车几乎不会感冒),主要是被子问题,一是厚了,二是薄了。

行:如果路程远,一定要早起早走,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赶早不赶晚(走夜路是很可怕的事,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一般是6点起床;在路上要低调,不要逢人就喊“扎西德勒”,生怕人家不知道你,藏民没有先招呼你,一般不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遇到邀请尽量婉拒,遇到村庄和有人的地方尽量快速通过,尽量不要在这些地方停下休息(这个可能要根据实际情况了,我相信:天下还是好人多,你不犯人,人不犯你);对人要友善,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你,(但遇到要东西的小孩最好不要给);遇到狗只有二法,一是跑,二是打;上坡尽量骑不要推车(我体力中等,几乎没推过车),因为推车只有3-4公里的时速,骑车至少是9公里,而且并不轻松;遇到之字形的回头线不要抄近路,那是得不偿失的事,我们一路的二个同伴为了抄近路,走了小路,事后把肠子都悔青了;同伴间互相骑车间距不要太远,最好能让后一个人在你的视线内,并随时回头看看,钱多的可以准备对讲机;请提前准备好中国邮政绿卡。邮局上班时间一般为9:00-16:00。其他银行就不像邮局那么多了。不过银联卡在大部分城镇也可以使用。请每次最多取两三百元钱,用完再取,身上不携带过多现金;头上头盔、脸上魔术头巾,长袖衣服,长裤。最好戴上骑行眼镜,当然手套(手套最好是线手套,擦鼻子水方便)是必需的。

关于安全问题特别提醒:骑行时必须带头盔,除非你的头比路面的水泥或石头还硬。下山前请先捏一下刹车,试一下刹车是否有效。速度不能过快!除非你想Bye的话。“十次事故九次快!”你不要图一时的快感,直接飞到悬崖下面去了!下山时注意靠右行,特别是转弯的时候。以免与上山的汽车相撞!如果你实在要戴耳机的话,请将音量调到15以下,或者使用一边耳机。

进藏线路

一、青藏线

走向:西宁49——湟源55——倒淌河196——茶卡133——都兰353——格尔木158——昆仑山口120——五道梁148——沱沱河沿178——唐古拉山口91——安多140——那曲163——当雄75——羊八井87——拉萨,全长1937千米,属国道109段。

青藏线为进藏公路中的主动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青藏公路是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普通家用轿车也可以上路。沿途景观有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昆仑山口、五道梁、唐古拉山口等路段海拔较高且气候严寒多雨雪,应备足防寒衣物,并随身携带预防及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

二、川藏线

川藏线是进入西藏首府拉萨的主要公路之一,也是其中最具挑战性且风景最为迷人的探险旅游路线。有四川省成都开始,经过雅安,穿越二郎山隧道后,经过泸定、康定、到新都桥之后,川藏线分为南线和北线。

川藏南线主要以自然风光见长,北线则自然人文并存。南线经过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到达邦达兵站。北线从新都桥经过八美、塔公、丹巴、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到达邦达兵站。两线在邦达兵站汇合,然后经八宿、波密、林芝、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等地,最后到拉萨。

川藏南线全长2392km,川藏北线全长2554km,因为海拔高、地形地貌的变化,沿途的自然景点极为丰富,两条线途中需翻越21座海拔4000m以上的山隘,跨越14条波涛汹涌的江河,再加上以藏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所以川藏线一直以来是骑行者心目中的首选线路。

南线:成都(0)-雅安(147)―泸定(315)―康定(364)―新都桥(439)―雅江(513)―理塘(656)―巴塘(821)―竹笆笼(857)―芒康(928)―左贡(1086)―邦达(1193)―八宿(1287)-然乌(1377)-上察隅(1537)―波密(1756)―通麦(1845)―林芝(1972)―八一(1991)―工布江达(2118)―墨竹工卡(2324)―拉萨(2392)

北线:成都(0)-丹巴(383)-新都桥(528)-道孚(749)-炉霍(821)-甘孜(918)-马尼干戈(1013)-德格(1125)-金沙江大桥(1149)-江达(1234)-昌都(1462)-丁青(1752)-巴青(1977)-那曲(2237)-当雄(2401)-拉萨(2554)

三、滇藏线

走向:昆明353——丽江194km——中甸190km——德钦224km——芒康158km——左贡107km——邦达94km——八宿90km——然乌129km——波密89km——通麦127km——林芝19km——八一120km——巴松错50km——工布江达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萨,全长约2300千米,属国道214段。

滇藏线是4条入藏公路中海拔最低的通道,全线最高海拔只有4300m(红拉雪山口)。沿途气候温和湿润,林木繁茂。由于横断山脉受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的切割。滇藏公路最佳行车季节为8-10月,其中中甸至芒康段经常在雨季时出现塌方甚至泥石流爆发,应提前打听路况以免耽搁。

沿线风景则有苍山、洱海(大理);纳西古城(丽江);香格里拉(中甸);还有奇特壮观的横断山脉。这条路线就是闻名遐迩古时商旅人士走的”茶马古道”。而今天被越野探险者誉为世界级越野线路的“滇藏线”是云南至西藏的主要通道,茶马古道的古城(如丽江,大理)和消失的马帮文化都融会在这条滇藏线上。

南起丽江古城,进入香格里拉县境内。丽江古城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四、新藏线

叶城—69km—普萨—88km—库地大坂—83km—麻扎大坂—339km—甜水海—110km—界山大坂—177km—多玛—143km—日土—87km—狮泉河—331km—巴噶—334km—仲巴—145km—萨噶—293km—拉孜—157km—日喀则—337km—拉萨。

新藏线沿线翻越昆仑山脉的10个山口,最高海拔为6700m的界山达坂,海拔5000m以上的线路有130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沿途多经渺无人迹的荒地,加之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行程颇为艰苦。但连绵的雪山、密布的湖群、随处可见的大量野生动物,使这里成为探险者的乐园。

新藏公路冬春两季大雪封山,无法通行,最佳行车时节是5月初至10月中。沿途气候恶劣且食宿条件差,应备足防寒衣物、药品、干粮和睡袋。叶城与狮泉河两地相距1100km,。狮泉河与拉萨两地相距1741km。新藏公路没有公共汽车来往,旅游交通主要依赖便车及租车。

五、中尼公路

走向:嘉德满都114——樟木友谊桥45——聂拉木210——定日84——拉孜157——日喀则74——尼木140——曲水55——堆龙德庆12——拉萨,全长1099km,属国道318段。

中尼公路是一条国际公路,在中国境内长约715千米。中尼公路基本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穿行,从拉萨西行逐渐上升,在海拔5220m的嘉措拉山口到达最高点,翻越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山的南麓,然后急速下降,通过樟木走出国门。由于公路穿行在崇山峻岭中,所以中尼公路路况并不尽如人意。西藏政府已经在逐步改造。中尼边境以珠穆朗玛峰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科考探险,中尼公路已经成为黄金旅游线。

温馨提醒:如果您没有骑行经验而且是去西藏,最好跟个自行车团队,或者结伴而已,不可单独行动,当中最好是有去过西藏骑行的经验丰富的老驴,一两个人去西藏还是有点风险的,因为高原上氧气不足,人多一点至少不会同时都高反,所以还是不要轻易尝试骑行进藏,进藏有很多路况不好会很艰辛。

单骑青藏行三十三(唐古拉兵站,艰苦的一夜)

我的西藏之行三十三(新温泉艰苦的一夜)

天色越来越暗,虽然这时只有18:00,可是笼罩一切的乌云把所有直射和折射的光线全部阻隔,使这里提前进入了黑夜。我在乌云底部与地面之间形成的狭窄空间里独自赶路,漆黑的云幕压迫着头顶。大雨包裹了一切,狰狞的雪山诡异地包围着公路,不时地腾起闪电的火树,让人感到脊背发凉,有一种大声喊叫以便从噩梦中醒来的冲动。

虽然气温很低,但心里的凉意更甚。最可怕的已经不是雷击,而是不知道尽头的长路。多少次满怀希望地转过山脚,却只看到更荒凉的谷地。不停着数着路碑,一公里,两公里,十公里…到底新温泉还有多远?

19:10的时候,闪电渐渐平息,大雨却依然在下,冰冷彻骨。饥肠辘辘地翻过一个坡顶俯瞰下面,终于欣喜地看到了房屋。

新温泉到了!

紧张的情绪一下就放松了,我高兴地来到了这个居民点。这里到处都是极其简陋的砖房和帐篷,唯一醒目的就是矗立在最西端的兵站。这是一座类似四合院的建筑,由一座二层小楼构成,高耸的石台阶从院子正中一直延伸到中间的大厅,显得很有气势。正门是一座巨大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凯旋门式建筑,上面用鲜红的汉藏两种文字写着:唐古拉山兵站。

站在这气势不俗的大门前,仰望那几个红字,不禁感慨万千。多少电视、报纸、小说描写过的,曾经发生过多少悲壮或是凄美故事的地方,现在就真切的展现在面前!而我到达这里的方式又是那么特别,这一刻真值得纪念!

可是不想去兵站里打扰那些军人的工作,也不想因为和太多的新朋友说话而影响了休息。明天,毕竟就要去冲刺最艰险难测的关隘—-唐古拉山口,还是到兵站外联系住宿吧。

来到大门前留影,两个哨兵走过来友好地搭话。这是两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看上去却很憔悴。他们的脸色都是红紫色的,嘴唇肿胀,目光很呆滞,一望可知正在被高原反应折磨着。聊天中问起他们在这里服役的时间,才知道他们已经在这青藏线海拔最高的兵站工作生活了两年了!

两年呀!每天在高原反应的折磨、恶劣的气候、匮乏的物质条件和孤寂枯燥的气氛中生活,却要保证青藏线的安全畅通,保障部队的后勤供应。不禁对这些英勇军人的献身精神肃然起敬!他们还要继续常年累月地在这里艰苦工作,而我不过是来青藏高原旅行的匆匆过客,也许一星期后就要回到温暖舒适的家去享受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这些天受的所谓的苦真是微不足道!

留了影,告别了这些可敬的士兵,我来到了兵站旁边一家小饭馆。这是一座十分简陋的建筑,砖头裸露在外,屋顶是由麻袋、草席和塑料布编成的。

可是一进屋,温暖的炉火就立刻改变了我对小饭馆凄凉冷清的第一印象。一个年轻女子正独自在炉前烤火,看到有人从雨幕中突然进来,惊讶甚至有些慌张地跳了起来。

连忙简单扼要地做了自我介绍,才打消了她的疑虑。她开始殷勤地招呼,端来了热乎乎的洗脸水和可口的饭菜。在温暖的小屋中享受着啤酒和美餐,又有和蔼善良的姑娘一起聊天,我感到来到了天堂,先前的闪电、寒冷、恐惧、焦虑全都抛在了脑后。

是啊,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寒冷与闪电、恐惧与孤独,坐在小屋里悠闲地喝啤酒与坐在大饭店里喝人头马有什么分别呢?想起老妈常说的一句话来:“过穷日子不怕,只要咱都平安、 健康 、高兴就行了!”

出门倒洗脸水的时候,才发现四周的景色还是那么可怕。夜的黑暗在逐渐侵蚀四野,大雨中的雪山更加狰狞,山洪冲刷着沟谷,使整个的山体像巫婆的笑脸一样动荡起来。倾盆大雨夹杂着密集的冰雹,嘶叫着在大地上留下一层白色的冰弹。

吃了饭,该找地方住宿了。小店的后屋有一张火炕,睡着几位路过的卡车司机。店的隔壁有一间破烂的小屋,有八张床铺,却没有人住。为了清静地休息,为明天冲刺唐古拉山口养足精神,我婉拒了老板的好意,没有去和几位司机一起挤火炕,而是推着车子来到了小屋。

屋里的炉子是熄灭的,象个冰窖。刚坐在一张床上,就感到彻骨的冰冷,连忙起身一看,才发现整个的被褥已经湿透。因为屋顶是用塑料薄膜编成的,根本挡不住雨水!(相信在这里住几天,可以天天洗免费淋浴了。)摸摸所有的八张床,发现都是湿的。只有一张靠近门的床只是边缘湿了一圈,中间干燥。于是选定了这张床,开始做入睡前的准备工作。

青藏高原湿冷的天气使人们根本无法舒适地入睡,而缺氧、缺乏能源又使人们根本无法烧暖气或是安装空调、电暖,因此这里的房屋必备的取暖设施就是烧牦牛粪的火炉和床上的电褥子。

可是这里的电力资源实在太匮乏。白天,兵站以外的地方基本上是停电的,只有每天晚上柴油发电机的嗒嗒声响起后,人们才会在很短暂的时间里享受到一点有电的生活。

趁着发电机还在哒哒响,我接通了电褥子。可是电褥子可能坏了,很久都没有热起来。只好和衣钻进被窝,用身体焐热了被褥,再把衣服脱下来,用雨衣裹着放在床头。

外面冰雹肆虐着,小饭店的门灯在发电机紊乱的电流中忽明忽暗。冷风从破烂的木门缝里钻进来,潮湿的被褥包裹着我的身体。可是我还是沉沉地睡着了,睡得很香…

半夜小店老板来关切地探视,又请我去隔壁火炕上和司机们一起睡。可我的被褥已经被身体彻底捂热,不想再换地方了。

明天,将去闯那个考验意志和体力的玄关——海拔5231米,曾经令多少踌躇满志的旅行者望而却步的唐古拉山口。

究竟能不能安全过去呢?这离西藏边界只有40公里的地方,又一个决定我能不能继续旅行的关口到了。

关于电影《青藏线》读后感

五十年前,在那中国遥远的青藏高原上,一群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来到了青藏高原,开始了一个在那高原上修建铁路的梦想!在形势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一位年轻人永远地被留在了雪山之中。二十年后,他的遗子带着他父亲的遗物来到了这片雪地,向青藏铁路发起了冲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那条铺到昆仑山的铁路。却不得不停了下来。昆仑山的一次地震,吞掉了他的战友与初恋。过得很快,他率领很多人再次来到了这里。进行了可怕的战斗。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经过种种磨难,把每座塔建的十分牢固,虽然有人受伤,虽然有人离去,但最终他们胜利了!,地震没有将他们的建筑物吞掉!藏族人民为他们鼓掌,藏羚羊为他们自豪,他们毫无损伤!完成了1160公里的青藏铁路!在上面有缺氧、高压、地震天气非常恶劣他们在中国的最高处,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为我们人民建造了这条最高的铁路。

他们在青藏高原上完成了艰难的梦想。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风俗人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imoidc.com:443/lvyouzixun/9386.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